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 汽车有文化原创文章 一直以来,川蜀像是层层叠叠安放在春日深处。它地处中原腹部,地形褶皱而崎岖,像是脾气不好的老人,吃下几颗豆腐喝了几口川酒后,还要抱怨下几千年前的地壳运动。像闷了许久的老雨,多了几分不正经的轻飘,却也难得自然。这里没有规矩,自然的造化便是最好的法令和文明。 寰行中国车队从西安城出发,行至汉中、诸葛古城、昭化古城、再到勉县、成都。一路上都如同穿着历史的汗衫,每个城市都闷出了各自的味道。比如,汉中就是墨汁的书香,诸葛古城便有了诸葛亮的羽扇纶巾,昭化古城则是一声提阳戏余音绕梁,绵竹木版年画饱满明快…… 无论是哪个时代,对于城池的争夺与成败息息相关,土地便是政权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川蜀的土地上,承载了太多的南柯一梦、翻云覆雨和人生沉浮。每一座川蜀的桥,都是通往历史节点的钥匙,打开便是万紫千红,便是千年荣辱。 蜀汉如梦,不如酹江月 玄德先生一生布衣,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年少时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便半生戎马,颠沛流离,终成帝业。三让徐州、弃新野,走当阳,一生都在逃亡,一生都在奔走相告、重情重义,有着识人著业的体面和尊严。他走过的每段路都是新的疆域,无论是在公孙瓒麾下时就得田豫、赵云,在徐州得糜竺、孙乾、陈登,在豫州又得刘琰、袁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人才的澄明之意、得失淡泊与名利操守间的平稳如一,刘备有人望所归、名臣猛将,直至灰飞烟灭不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诸葛古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先生指点一二“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顾茅庐终得济世良才。 距离诸葛古城并不远,便是蜀国的重镇昭化。昭化古称葭萌关,公元前年秦在此建县。在广元,这座古城是绕不开的存在,“虽弹丸之地,有金汤之固”。昭化之于蜀国,是成也昭化、败也昭化。其地理位置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来有桔柏渡拒之,西出有剑阁雄关镇之,南下有梅岭关间之,北渡有白水关守之。所谓“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便是此意。 公元年,刘备以抗击张鲁为名,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并“厚树恩德,广收人心”,最终成就了蜀汉帝业。刘备称帝后将这里改名汉寿,寓意汉朝的统治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 这两座古城,与蜀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意识形态与地理地貌的触碰,便引得无数事件丛生,流传千古。像浪潮在黄昏时不断充溢,像月光沉寂后黎明驭马归来。 终究大江东去,终究浪淘尽。 剑门蜀道的荣辱沉浮 剑门蜀道对于蜀国说意义非凡,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这里的一切均是众生欢喜之相,却也有着难以接近的姿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公元年,孔明北伐中原时路经此地,见地形易守难攻,修筑栈道30里,剑门关由此而来。“乱石环抱楚天昏,两岸相峙如一门”,峡谷关口上有飞梁阁道,专是为送军需而修;三国关楼则气势雄伟,三层箭楼气势恢宏,飞檐翘角上悬有金铎,锒铛声响,昼夜不息。 这里有诸葛的足智多谋,有姜维魂归故里,有钟会机关算尽,有蜀魏英豪的点滴。 它见证了信任。刘备伐吴,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权不负孤,孤负黄权”,待黄权家人始终如一;魏文帝曹丕问及黄权原因,黄权答于曹丕:“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便前来投降。”刘备和黄权之间,应该是最为正直和清白的状态,人性在危机之时充沛的破坏最为不堪,等量的信任和等量的善意交付最为持久。 它见证了持久的情绪发酵、好战的兴致和民族性格的隐隐呈现。 除了剑门关,四条古蜀道蜿蜒至天府,从山脉的至高俯冲、用力,一直到丘陵一端,人烟渐多。荔枝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四条蜀道分野巴山。秋池中夜雨渐长,蜀道石刻更多寓意着别离、相思,条条是沧桑,是印记。 马超大战葭萌关,着银甲白袍,“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与张飞战斗几百回合,挑灯夜战,直至玄德鸣金收兵; 孔明巧用兵力,将征蜀的魏大将张郃射杀在旺苍境内木门道,“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这令司马懿挥泪长叹“吾之过矣”; 自中原诸葛上表之后,蜀汉军队数度出川作战,魏军亦多次深入蜀地,双方的城池之争便在蜀道上重复上演。挥毫直至公元年,蜀将姜维再次北伐,被邓艾击破,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同年底,钟会督关中军事,次年曹魏开始了伐蜀。钟会迅速的夺下了汉中,与此同时,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直接弃守汉中,改守剑阁。钟会的十万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阁栈道上过去不。后来邓艾率军绕过了剑阁,直取成都,迫降蜀汉。 魏王衮雪和拓印者 此次寰行中国,从古都西安到川蜀之地,寻找的是一种文化命脉。一个不起眼的城市,它可能曾在某个年代剧烈生长,哪怕到了今天再也看不出曾经的离合,却无法否认曾经历经的不可逆转的力量。 在汉中,我们拜访了一位石刻拓印的民间匠人,祖辈三代延续了拓印的手艺。我们抵达的是一个很空旷的院子,简易简陋,用储物空间来描述这些砖瓦最为恰当。一个普通的汉中老人,消瘦、慢语,皮肤是晒久的色调。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把珍贵的石碑不断复刻。浸湿一张有韧性的薄纸,平敷于石碑之上,用刷子轻轻敲打,纸上有了文字最初的轮廓和样子。然后用墨汁一遍遍拓染、复刻。它需要充分浸染、渗透,墨色要为最佳状态,这与温度、湿度息息相关。拓印要上百遍反复印刷,用力均匀。然后再把拓印的自己刀刻于新的石碑上,用最为费力、原始的工艺手法来完成对于遗迹的敬畏和珍藏。 张氏摩崖石刻拓印基地中,陈列了无数他们补救的历史石碑。“这里当时在80米以下,被淹了,现在是修复重建的”。无疑,拓印工作浩瀚、沉重,老人说这项工作目前是他们一家人都在做的,儿子、儿媳、女儿,大概投入了几十万。如今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这个工艺的传承日渐起色,“有高校开始合作,这里算是文物研究基地。” 而后前往汉中博物馆,参观了汉魏十三品。在数不清的书法作品、文物真迹里,曹操的“衮雪”二字最为有趣。 建安21年,曹操打败张鲁后在汉中停留,经过石门栈道,褒水一泻千里,撞击石块后银花飞溅、云蒸霞蔚,如雾如雨、澎湃艳丽,一时兴起便提笔写下“衮雪“二字。衮雪”本为“滚雪”之意,为何为衮不为滚?曹操曰:“衮在水边,何以缺水?”“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 如果说曹操写“衮”有即兴之意,殊不知“衮”字本身便有另外一层深厚含义。在《周礼·春官·司服》和《礼仪·觐礼》“衮”字是“衮衣”、“衮冕”、“衮龙袍”的意思,而“衮衣”、“衮冕”、“衮龙袍”是帝王的专用礼服;“雪”字,则象征高洁和纯正。而魏王此次书写“衮雪”二字,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打趣,后人便不得而知。“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在途中,我们走访了众多遗址、拜访匠人。民俗泥塑、剑门豆腐古法制作、射箭提阳戏、绵竹木版年画……有人问已经行走了四年的别克寰行中国的意义在哪里。对于产品、对于销量的意义是否尽意?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