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剑阁最有故事的7个地方! 嘿,朋友们,启程一个假期,一段旅途剑阁的美,撩拨在迷雾的山间剑阁的雅,点缀在历史的长河里剑阁的幽,在于你用心去慢慢的品味走进剑阁最有故事的7个地方了解剑阁的最深处1翠云廊和古柏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条古驿道,也可称为“官道”,更是经剑州、昭化连接成都与汉中乃至入陕的唯一战略物资补给线俗称“皇柏大道”。相传三国猛将张飞率兵沿驿道植柏以做行道树,古风绵延,历代补种,至元明时代达到极盛,蔚为大观,世称翠云廊。时光流逝,今存遗迹长约华里,汉晋以降参天古柏余株。春天的翠云廊一路野花烂漫,七里香藤蔓铺天盖地;夏天的翠云廊浓荫如海,林中漫步,暑气顿消;下雪时节来到翠云廊,白雪堆满绿柏的枝头,银装素裹,更是杯酒忆三国的畅意旅程。2拦马墙:邮驿声声千古传响“拦马墙”是古道的一种交通设施。从凉山铺到清凉桥长达5公里青石铺面、古柏参天的驿道是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有古柏近二百四十株,其间的“拦马墙”、“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拦马墙”是古代工匠在驿道险要处为防备马匹差跌落悬崖而砌成的墙,类似今高速公路的防护栏。3三国印记剑门关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蜀国大将姜维率领3万大军退守剑门关,抵挡了魏国13万精兵。从此留下一段段战火纷飞的三国故事,凿出一条条深厚蜿蜒的三国印记。4李白诗吟“蜀道难”古蜀道是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的统称,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金牛道,又叫剑门蜀道。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山峦起伏,急流纵横,数百公里,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然而剑阁就盘踞在这驿道的咽喉要地。绵延数百里翠云廊,保存着世界幸存的最悠久的手植行道树,人行其间,宛如绿色隧道。踏着古老的石板路,风中吟唱着唐风宋韵,指尖流传着苍茫的历史,恍若眼前的驿道上又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5蜀道明珠——觉苑寺的秘密觉苑寺的大雄宝殿里三尊跏趺而坐的混金彩塑佛像,为佛、法、僧“一体三宝”的如来塑像,代表着前世、今生与来世。供奉于佛像前明代的香炉,镂空雕塑,分为四层。香炉底部雕花——曼陀罗,出自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拈花一笑。当然,最为精妙绝伦的当属寺中壁画。壁画由释迦牟尼佛本传故事全套组成,共14铺,共计个故事。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佛本身故事。讲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佛祖托梦由他来传佛法、再到他出家以及修成正果的全部故事。壁画内容若以四字概括,即为人生百态。6道国仙都——鹤鸣山“三绝”唐代一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由建州刺史蒋郁监造。因为蒋郁意在借重李商隐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绩播美于当时,留名于后世。所以邀请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碑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几次毁巩而唐碑却保存至今。唐代二绝:《唐代中兴颂》摩崖石刻《唐代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公元年秋八月撰写的。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的书写者是我国书法史上名家颜真卿。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尤未失真。唐代三绝: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引入章目重点介绍。现有的五龛造像,完整者二龛,均为长生保命天尊造像。雕刻手法精细、形象逼真,意境无穷。7剑门72峰:苍茫绝色天地间剑门72峰又叫剑山或者梁山,是白垩纪造山运动隆起的一座座绵延百里的砾岩山峰。残阳如血,氤氲的黄昏光线里,天际呈现如屏如列的连绵群峰!仿若一幅极为壮阔的山水画卷,绝美的风景令人窒息。老杜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造就了西岭雪山的江湖盛名,诗圣没有看到这剑门72峰,应是大大的遗憾。从翠云廊景区一直到剑门关,剑门72峰会一直伴你而行,沿途有两、三个拍片的绝佳观景点。这段路在下午至黄昏时,是徒步的极佳选择。壮美的山海,苍翠的古柏,蜿蜒的山道,拥有最佳徒步线路的一切要素。转自:畅游剑阁同城推广: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如何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