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自求多福”的两节,是教导殷商的子孙,要勤修德政,明配于天,才能为自己祈求来福禄。 本初意思并不是什么励志鸡汤。 历代文献几处引用: 第一,《左传》 记载“齐大非偶”的故事,郑国公子忽拒绝了大国联姻,引用“自求多福”,明显是强调自己修德守信,地配于天,并不是利益交换,不需要联姻。 第二:《三国志》 《三国志·刘封传》孟达投降曹魏,派他与夏侯尚和徐晃攻打刘封。孟达写了一封信,劝刘封投降。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与孟达同守上庸,刘封刚猛,时侵孟达。后来,关羽被围困,两人没有救援关羽。关羽被杀,刘封孟达就投降曹魏。 孟达劝谏刘封,刘禅已经是太子,你没有机会。现在投降曹魏,魏文帝刚接受禅让登基,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投降了,可与我平起平坐,受到三百户的封赏,继续统治罗侯之国(房陵县),还能扩大国土,成为首次受封的主君。《易经》说‘利见大人’,《诗经》也说‘自求多福’。 很明显,这里自求多福,是自己把握时机,去拜见曹丕。孟达说的是对的。这个时候曹丕是多么渴望“四方来投”,彰显自己取代汉朝的的正统性。 第三:《三国志·钟会传》 钟会率大军伐蜀,姜维退守剑阁,钟会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计,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 很明显,这里劝谕百姓,不可顽固不化,顺天而行,归顺我大魏。 第四《与陈伯之书》 公元年,临川王萧宏伐魏,丘迟为谘议参军兼记室,当时陈伯之率军抗梁,丘迟以一篇《与陈伯之书》打动陈伯之率部归降。陈伯之是江苏人,江南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求多福。 劝降专用!顺天而行,回归故土,天道昭昭。 我也劝诸位,一键三连,点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