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年生,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 (传)王维《雪溪图》,现藏地不明,民国年间曾影印,画前宣和题签被认为是徽宗真迹。 (传)王维《著色山水》,私人收藏 唐代诗人王维在明末被董其昌奉为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此前传王维的存世作品《雪溪图》与《高士围棋图》现藏地不明,仅留民国影印本,惟《伏生校经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然而,以上3件作品今天都被视为摹本,不是真迹。现藏美国西雅图和日本圣福寺的两个版本的《辋川图》也俱为摹本。 (传)王维《高士围棋图》,现藏地不明,民国年间曾影印,画面前端有金章宗题签,仇英曾临摹过这件作品,临摹品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传)王维《伏生校经图》,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流传有序,民国时藏无锡华氏 据相关媒体报道,新发现的王维《著色山水》与《伏生校经图》在明代时候一起收藏在黄琳府中。清代早期,两件作品均由梁清标收藏,直到梁清标孙子一代,两画才分别散出。几经流转,《著色山水》在民国时为无锡华氏收藏,历经百年至今。《著色山水》这一画名来自卷后明初人物季德几的题跋推论。在这则题跋中,季德几指出此卷曾有元代虞集题跋,但已被割掉。研究者从虞集的《道园学古录》中,找到了这个题跋,题跋的题目,显示此画的原名为《著色山水》,在卷尾的清人王澍题跋中,进一步记载此画至清初曾为梁清标旧藏,直到梁清标之孙才散出。 知名古代书画修复名家陆宗润则向澎湃新闻出示了其收藏的一本文徴明题端董其昌作5次跋文的《传王维江山雪霁图》珂罗版,极少有人知,这一版本的(传)王维山水画中有董其昌著名的题跋:“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世不多见。余昔年于嘉兴项太学元汴所,见《雪江图》,都不皴擦,但有轮廓耳。及世所传摹本,若王叔明《剑阁图》,笔意类李中舍,疑非右丞画格。又余至长安,得赵大年临右丞《湖庄清夏图》,亦不细皴,稍似项氏所藏雪江卷,而窃意其未尽右丞之致。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虽俊爽,不耐多皴,遂为无笔,此得右丞一体也。” 据陆宗润介绍,这一画作的原作目前根本不知何处,“或者已经不存于世了。” 董其昌作5次跋文的《传王维江山雪霁图》(陆宗润先生收藏并供图) (传)王维《著色山水》并题跋(横置观看) 集评: 宋 沈括:如彦远评画,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淩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梦溪笔谈》) 宋 苏 轼:唐人王摩诘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平陆,自成变态,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形尽矣。(《跋宋汉杰画山》) 宋 韩 拙:唐有王右丞,杜员外赠歌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山水纯全集》) 元 汤 垕:王右丞维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画罗汉佛像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骡网、晓行、捕鱼、雪滩、村墟等图。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也。盖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画鉴》) 明 董其昌: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世不多见。余昔年于嘉兴项太学元汴所,见《雪江图》,都不皴擦,但有轮廓耳。及世所传摹本,若王叔明《剑阁图》,笔意类李中舍,疑非右丞画格。又余至长安,得赵大年临右丞《湖庄清夏图》,亦不细皴,稍似项氏所藏雪江卷,而窃意其未尽右丞之致。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虽俊爽,不耐多皴,遂为无笔,此得右丞一体也。(《画眼》) 明 董其昌: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评: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画眼》) 附加:王维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两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赞赏 长按南宁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