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朋友,你去过西藏吗?

秋日揽胜剑门关

作者:席静

跨越千年,岁月蹉跎,时光流转,经久不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古韵悠长,古朴厚重,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经典传世的故事与古迹,从上学时,我就喜欢读古诗,李白的那首《蜀道难》中,有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让我记忆犹新。今天读着李白的诗句《蜀道难》,循着古人的足迹,追忆着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我们寻踪探秘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境内的剑门关参观游览。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导游为我们介绍说,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他是四川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走进剑门关,放眼望去,四面环山,断壁重叠,山石林立,险象环生,古栈道蜿蜒而上,绵延数百里,正值秋季,植被郁郁葱葱,树叶橙红橙黄,覆盖在山体中,剑门七十二峰,峰峰似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又似一座座屏障,将剑门关紧锁其中。就像李白诗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剑门大山,只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于是便命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约30里,至此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多次在这里屯粮、驻军、练兵。后来看到这里的重要性,就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边关,派兵把守,称为:剑门关。公元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象这样的战事,在这里发生过一百多起,十多位皇帝到过此地,可见这里的重要性。由于山高路陡,我们坐缆车上到半山腰,猿揉道和鸟道处,下索道,旅行团中有稍年轻而又体力还充沛的人欲穿越鸟道,体验一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而部分体弱的团友选择走坦途我选择了走鸟道。离鸟道不远处,有一个猿猱道,收费六十八元,而鸟道是免费的,它们的共同处是此路狭窄,最宽处仅30多厘米,最窄处15厘米,仅能一个通过,而猿猱道一段没有铁链子护拦,鸟道有,它们都在多米的高处,其惊险刺激可见一斑。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当我们上到鸟道之时,我发现,那一道道通梯竞是人工打凿出来的,坑坑洼洼,甚是难爬,但是只能有向前的路,绝没有后退的路。仅能走一人的狭窄小道,被后面上来的人,推动前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手紧握着钉在山体壁上的铁链子,缓慢前行,眼睛不敢往下看,因为下面是万丈深渊,向上爬行时,前面的人和下面的人成一条直线,此时的我,真正体会到李白的那首《蜀道难》中的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跟随着前面的人,手抓铁链,艰难行走了不知多长时间,终于到达,鸟道的出口,此时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颗紧绷着的心,才终于放下。鸟道出囗,景区工作人员,迎接着从鸟道过来的游客,我不禁上前询问,工作人员说,剑门关鸟道是剑门关景区内在悬崖绝壁上人工开凿的一条观景道,鸟道以险、陡、奇为特色,傍绝壁依势而建,蜿蜒向上,垂直高差达余米,长米,而路宽仅30厘米左右;步游道全长米,米落差;滑索道水平长度多米,高差米。走过鸟道后,指示牌显示向上是粱山寺和玻璃栈道,向下是关楼。时间还多,我们向上去了玻璃栈道,现在玻璃栈道非常的多,比如张家界的玻璃栈道,而在这里看到的玻璃栈道,可以俯瞰72峰的陡峭险峻和四周山峦起伏,风云变幻的景色,倒也是剑门关一景。除了玻璃栈道,再向上便是梁山寺了。此寺在剑门关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米的剑门七十二峰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据《辞海》记载:“梁山……亦称剑门山,高梁山。东西数百里,山岭长峻,形势险要,古为军事要冲,建筑面积九百多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大门两旁柱上为黑漆鎏金楹联。正殿为大雄宝殿”四个字,宝殿之门打开,左门挂一楹联,横额为“同归大乘”……由于时间原因,在此没有做停留,我们便朝关楼方向出发了。走向关楼的路,也是一条难走的山路,不过比起鸟道都要好走了许多,经过一线天时,我们发现,两个似剑冲向云霄的山石间,如刀劈斧砍一般,在两石间形成一道不宽的缝隙,可供行人通过,过了一线天,绝壁中部便是石笋峰了,此峰耸立在悬崖边上,如金鸡独立一般,屹立不倒,近观石峰,层层叠叠,形似竹笋,攀岩向上。过了石笋峰,向下走去,便是大穿洞与小穿洞了。一路走下来,环顾四周,秋日的剑门山景,依然优美如画,树木郁郁葱葱,绿意悠然,植被茂盛,在绿色的植被间,红色的枫叶散落其中,黄色的银杏树,在微风摇曳中,洒落着黄色的叶片。一路美景,一路观赏,一路行进。不久后便到达了,剑门关关楼。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栈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然而这里毕竟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烽火狼烟、江山易主的事情经常在这里发生。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仰望剑门关关楼,虽然是后建的,但是依然能感受到,战旗飘飘,战鼓声声,人生雷动,气壮山河的雄关气势,依然感受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那些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血酒剑门关,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而动人的历史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蜀国大将姜维了。前面讲过,当曹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以三万之师,阻挡钟会十万大军的进攻,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被杀……时光与岁月的风云变幻,在剑门关这里,积累和沉淀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引无数文人墨客倾情赋诗剑门关。例如陆游的那首《剑门关》“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杜甫历经安史之乱,逃难经过剑阁时也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在《剑门》一诗中写“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唐玄宗、唐僖宗两天子弃首都长安而逃亡“南京”(成都)。唐玄宗在经过剑门关时也发出了“兴亡实在德”的感叹。张载、白居易、岑参、骆宾王、杨锐等都曾到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走出剑门关楼,向南,我们来到翠云廊景区,翠云廊紧邻剑门关,是剑门关的后花园,是一条“皇柏大道”,一条古老的蜀道,被称为“世界第一古道”,近万株松柏坐落其中,苍松翠柏,古柏参天,或一枝独秀,或并蒂莲里,曲曲弯弯,绵延不断,见证着历史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当年张飞驻兵种柏树,是为了给蜀道驻军留下印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张飞柏,阿斗柏,庞统柏等,成了见证历史的标志和我们观赏古植的好去处,三三两两的人群,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观赏着古柏,回想起三国时期的点点滴滴,古老往事,无不感叹历史,惬意胸怀,珍惜当下。旅行有时不仅仅是旅行,也是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了解历史的一个过程,剑门关之行收益颇深,让我从读三国,到亲自感受三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从翠云廊的古柏参天,到鸟道的惊险奇绝,姜维墓的苍凉,古栈道的凶险,关楼的雄伟等等,剑门关都给了我深深的心灵震撼和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参观完景区,去品尝三国时就很有名的“豆腐”,来到剑门关,不吃豆腐宴,似乎此行不算完美。剑门豆腐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剑门豆腐宴集四川菜的制作方法,麻辣鲜香,全部豆制品,石磨推,拐磨拐。都说豆腐特别好吃,品尝后,确实如此,美食美景,让我们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作者:席静,一位来自于陕西省西安市的文学爱好者,热爱历史,文学,写作以及旅游和美食生活。希望在有生之年,用脚走出崭新的人生,用笔描绘出精彩的世界,愿你在我的游记、小说、散文中,和我一起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美食文化,美好风光,一起感受美好,愉悦心情,快乐生活。

本期编辑:高子淇责编及音频制作:如意本期图片:席静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音频视频后期制作:吕贞欢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77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