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江山,被闹了个满目苍夷,天下,被闹了个分崩离析。一不留神,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混乱的时期,没有之一。

扒开这段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30-39年),发现每一页都在”吃人”!

承接上回~

点击阅读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年,每一页都在“吃人”(1)

01

胡人也称帝

前面已经提到西晋王朝一建立,内迁胡人和汉人的矛盾就开始爆发。晋武帝泰始六年(年)河西爆发了为时九年之久的秦凉之变,西晋王朝费劲周折才搞定了这次叛乱。

公元年形势图(高清,可放大)

此后,晋武帝一朝,胡汉矛盾基本被压制了下来。但也仅仅是压制,西晋王朝根本没有彻底解决胡汉矛盾。太熙元年(年),晋武帝一死,八王之乱爆发。很快,贾南风干掉了杨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独掌大权。老实说,贾南风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平衡了藩王和中央,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的矛盾,但她搞不定胡汉矛盾。贾南风执政期间,胡人造反,此起彼伏。元康四年(29年)五月,匈奴人郝散起兵反叛西晋,攻打上党,打响八王之乱时期胡人大规模反抗第一枪。但是,棒打出头鸟,出头鸟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八月,郝散就被西晋王朝打败,只能率领部众投降西晋,结果被冯翊都尉所杀。

元康六年(年)夏,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联合冯翊、北地地区的马兰羌人、卢水胡人一起反叛西晋,杀死北地太守张损、打败冯翊太守欧阳建,而后又打败雍州刺史解系。

图片来自历史总探长侵删

当时镇守关中的是司马懿第八子、都督凉雍二州诸军事、梁王司马肜,这家伙就是贾南风口中的两条老狗之一(另一个是司马伦),他就是个草包,面对这种叛乱根本就搞不定。局势越来越坏,秦州和雍州地区匈奴人、氐人、羌人纷纷起兵响应,并拥立氐人领袖齐万年为帝。而后齐万年率兵包围泾阳,威慑关中,秦雍之地乱成一锅粥了。好家伙,胡人竟闹出了个皇帝。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甭管怎么闹,不称帝,事情还有缓和余地。一称帝,事情就大发了,必须平叛弄死。贾南风马上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去雍州平叛;同时任命扬烈将军赵廞为益州刺史,调集四川物资运往前线。就是这一仗,埋下了十六国乱世来临的伏笔。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绝大多数姓司马的藩王们的草包属性。平叛大将中,最厉害的是周处,就是除三害,下江屠龙的那哥们;可掌握大权的却是和周处有私仇的司马肜。司马肜别的本事没有,祸害自己人是个顶个,大敌当前,不思平叛,反而想着怎么公报私仇。拜他所赐,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周处战死,壮烈殉国。这样一来,齐万年之乱是愈演愈烈,司马肜都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直到元康九年(年)正月,西晋王朝派左积弩将军孟观率领中央军和关中兵合力才平定齐万年叛乱。

第一个称帝的胡人领袖齐万年被杀。

02

巴氐豪杰

齐万年叛乱是搞定了,但这次叛乱把关中、甘陕地区搅了一个一塌糊涂,死伤无数,尸横遍野,真成了不是人呆的地方,到处都充斥着流民。这里一定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流民,因为流民在十六国的历史上太频繁了,是天下大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流民,《明史.食货志》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家里是没有余粮的,抵抗灾害能力非常弱。当自然灾害或者瘟疫兵灾降临,官府又救灾不利时,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由此形成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流民。

这种迁往他地,有自发的,也有朝廷组织的。人都有从众心理,无依无靠的他们就会集合在一些人的指挥下,形成一个团体,甚至拥有一支武装,而这样的武装头领,就是十六国时期非常普遍的流民帅。流民帅将带领他们前往下一个迁徙的目的地,这里承载着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因为他们呆在原地就是等死。什么人最可怕,就是那种为求生存的人。为了活命,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是想活着;他们爆发的力量又非常恐怖。这种流民现象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最头疼的问题。

流民图卷局部明周臣

元康八年(年),西晋朝廷决定将略阳、天水等六郡之地十几万流民迁往巴蜀。在这十几万个流民当中,既有胡人,也有汉人,基本上都是活不下去的平头百姓。其中有李姓五兄弟特别受人瞩目,他们是老大李辅、老二李特、老三李庠、老四李流、老五李骧。五兄弟当中,以李特,李庠、李流哥仨最厉害。在迁往巴蜀过程中,他们哥仨带头维持秩序,保护流民,因此深得流民拥护,威信很高,一呼百应,成为这十几万流民的带头大哥。

但别看李氏兄弟姓李,可他们不是汉人,而是賨人。賨人其实就是现在土家族祖先,又称寅人,是古巴族的一支。賨人能歌善舞,勇健威猛,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称之为“板楯蛮”。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賨人就曾帮助过周武王灭商;刘邦起兵反秦后,賨人又充当刘邦大军先锋,帮助刘邦灭了秦朝;楚汉争霸之际,賨人再次帮助刘邦攻灭了项羽。三次站队成功,让賨人有了生存空间,一直生活在巴郡阆中和宕渠一带,沿嘉陵江和渠江两岸居住。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賨人拥护张鲁,并信奉五斗米教。曹操击败张鲁后,賨人领袖李虎带领五百多户人归附曹操,担任过将军,李虎的儿子李慕,曾官至东羌猎将。而李慕正是李特兄弟的父亲。也就是从李虎、李慕开始,賨人就迁移到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以北地区,号称巴氐,成为氐族的一支。

其实在五胡当中,以氐族、尤其是賨人汉化程度最高,他们也读书,种地,并且和汉人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五斗米教。他们长期和汉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和汉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少了一个汉人的户口本而已。

此时李特兄弟真是想不到,时光荏苒,自己又回到了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从甘返川。

当李特走到剑阁时,看见四川天险,不由得感叹道:“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这就是人和人的不同,蜀道都不好走,有的人只会骂娘,这路真不是人走的;有的人却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意思的是,前者往往会嘲笑后者。

李特此言一出,周围的流民都觉得很可笑,刘阿斗再昏庸,也是一个皇帝,你只不过是流民头头,丐帮长老,有什么资格嘲笑他?

于是,李特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大家伙都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

03

鱼死网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李特雄心壮志,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不过也有人对他肃然起敬,认为李特是个人才。

尤其是益州刺史赵廞听说这话后动心了。自古以来蜀中就是一个割据的好地方,当年钟会灭了蜀汉就起了这个心思,结果被司马昭给弄死了。

赵廞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他也不例外,掌握巴蜀军政大权的他早就想割据自立了,李特这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正好李特和他还是老乡,祖籍都是巴西郡人,于是他马上派人招募了李特兄弟,想将李特兄弟及其率领的流民掌握在手中。于是,赵廞和李特达成政治联盟,赵廞扶持李特在巴蜀站稳脚跟,李特助赵廞割据巴蜀,双方各取所需。有了巴蜀最高长官赵廞的支持,李特率领的十几万流民成为巴蜀一股重要势力,史称“特等凭恃廞势,专聚众为盗,蜀人患之。”就是这个赵廞一手推动了巴蜀叛乱!

永康元年(年)四月,八王之乱进入第二个阶段,赵王司马伦干掉了贾南风,成为西晋话事人。贾南风一出事,赵廞慌了。因为他是贾南风姻亲,司马伦正大肆清洗贾南风同党,很快就要轮到他了。赵廞赶紧开仓赈灾,收买人心,准备割据自保。赵廞的野心被成都内史耿腾给察觉了,他马上上报司马伦,建议司马伦把十几万流民迁出巴蜀。

迁出原因有二:

第一,十几万流民来到巴蜀后,挤压了巴蜀居民生存空间,双方矛盾很大。

这是流民迁徙一定会引发的问题——土客之争!于是巴蜀出现了乱象。治蜀迁流成为一大呼声。

第二:断了赵廞最大的依助。

虽然迁出流民原因很充分,但从实际角度上看,这又是个败招。

流民已经在巴蜀呆了下来,又让他们回去,根本没人愿意。

一旦逼他们回去,就会把十几万流民逼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这年十一月,司马伦接到耿腾密报后,马上下诏命耿腾接任益州刺史,至于赵廞则回京担任大长秋。大长秋是皇后宫中的一个官职,没权没势,每天都得和宫女太监打交道。

这都不是明升暗降了,摆明了要整赵廞。司马伦倒也不傻,知道赵廞不会老实回京,又派西夷校尉陈总率数万精兵开赴成都,打算以武力逼迫赵廞就范。

赵廞一下就被司马伦来了一个闷头棍。他虽然有点蒙,但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要回京,别说割据巴蜀了,恐怕小命都保不住,就算保住了命,自己一辈子都得和宫女太监打交道。司马伦这是逼自己往绝路上逼啊!赵廞一想,事已至此,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干脆反了他娘的。

0

太平王朝

很快赵廞就开始行动,他先散播流言,说朝廷要把流民迁回去。流言一传出,十几万流民就火了,我们要的只是四川的户口本,有这么难吗?谁要不给,我们跟谁没完!流民们就这样被赵廞怂恿了。

一本户口本的事让赵廞有了造反的群众基础,益州乱事马上就要爆发了。而后赵廞派李特去流民中拉拢人心,准备造反。要造反,耿腾必须先解决掉。当时益州刺史治所在成都太城,成都内史治所在成都少城。赵廞等一切准备妥当后,派人给耿腾写了封信,信中言辞恳切的说叫耿腾来太城完成交接手续。耿腾接到信以后,信以为真,以为自己就要升官了,就想入城。手下功曹陈恂劝他说,你把赵廞赶下台,他不恨你才有鬼,这是鸿门宴,你一去就回不来了,不如留在少城静观其变,等陈总大军来了之后再去交接。就算不这样,也应该退保犍为,再做打算。

可惜耿腾被升官梦冲昏了头脑,不敢相信赵廞敢造反,屁颠屁颠就带兵往太城跑。耿腾刚一进城,就被迎面而来的赵廞心腹一刀斩于马下,耿腾连益州刺史的大印都没看到,就一命呜呼,只能去阴间地府当益州刺史了。就这样,成都落入赵廞之手,接下来就该解决陈总了。

此时陈总已经率兵抵达江阳,耿腾被杀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耳中,手下赵模劝陈总赶紧弄死造反的赵廞。

结果陈总不以为然,说出一句雷人语录:“赵益州忿耿侯,故杀之;与吾无嫌,何为如此!”赵廞和耿腾有仇,所以才杀了他,我和他又没仇,至于闹得兵戎相见吗?陈总不顾手下人再三反对,依然大摇大摆的往成都赶。心大至厮,不死何待?于是,不听人言的耿腾死了,同样不听人言的陈总也死了。干掉耿腾和陈总后,再也没人能拦住赵廞的割据之路了。赵廞马上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自置僚属,招兵买马,断绝益州和朝廷联系。

而后,赵廞改元太平,正式和西晋王朝决裂,成为彻头彻脑的土皇帝,巴蜀之地开始姓赵了。赵廞甚至封李庠为威寇将军,阳泉亭侯,这是一个地方官能干的?他和刘备也没多大区别了。而李庠也投桃报李,劝赵廞称帝。称帝?

赵廞是很想当皇帝,但他有自知之明,称帝还是不敢的。赵廞不敢,司马伦敢啊,永宁元年(年),司马伦正式称帝了。司马伦这一称帝,彻底拉开了西晋藩王厮杀的序幕,司马伦为赵廞吸引了火力,远在四川的赵廞暂时没人管了。

05

过河拆桥

就在这时,赵廞来了个过河拆桥,他总觉得李氏兄弟不是好惹的,他们在流民中很有威信,手握兵权,占据主要职位,万一反水自己就靠不住。靠不住咋办,当然是杀了。赵廞趁机把李庠全家给杀了,这卸磨杀驴也杀得太快了。更要命的是,赵廞杀得不够彻底,李庠是被杀了,李特、李流还在外面带兵呢。兄弟俩一看,姓赵的这么不厚道,马上带兵退到绵竹。

赵廞一看不行,自己和李氏兄弟已经闹翻了,现在应该斩草除根。他马上率兵三万奔赴绵竹,打算先把李特干掉。结果一战下来,赵廞大败,杀人不成,反被李特所杀。李特随即派兵进入成都,大掠一通。而后派人告诉司马伦,我已经诛杀叛臣赵廞,愿意拥护你称帝,请你派人来治理四川。

司马伦

其实李特就客气客气,探一探司马伦口风。

司马伦是真不客气,杀赵廞的事,算了,至于派人接管益州,允了。事实上,在此之前司马伦已经任命梁州刺史罗尚接任益州刺史,并率兵入蜀了。说到底都得看谁拳头硬,罗尚一率兵入蜀,李特只能服软,向罗尚投诚。李特要的只是在巴蜀呆下来,此时他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他并不想像赵廞一样想割据四川。

可司马伦接下来初心不改,依旧不打算给流民四川户口,让他们哪来的回哪去,强令流民出川回家。流民哪里肯依,回去就是个死,除了极少一部分胆小怕事的真又往回走,剩下绝大多数人,聪明的软磨硬泡,贿赂晋军,乞求宽限;蛮横的直接甩脸色,赖在巴蜀就不肯走。

闹了几个月,回籍的流民并不多,刚稳定不久的巴蜀,又陷入动乱之中。赵廞之所以能造反其实就是流民户口本给闹的。

司马伦记吃不记打,强行迁徙流民,这不火上浇油吗?

结果巴蜀流民还没回去呢,就出大事了。

司马伦一篡位称帝,天下藩王都不满意,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等人起兵攻打司马伦。四月,司马伦下台,司马冏掌握大权,司马冏一上台,继续执行流民迁徙政策。

06

当个钉子户

这时李特的哥哥李辅从略阳抵达巴蜀,他告诉李特,别听中央的,中央自顾不暇,我们赖在巴蜀当个钉子户,中央管不着。要说李家兄弟眼光还真是独到,一眼就看出西晋王朝大乱来临,无力管束巴蜀。

李特本来就不想走,就想弄本四川户口本,听了哥哥的话,更不肯走了。他先贿赂罗尚,请求秋天再回去。

贪得无厌的罗尚吃人嘴短,拿了李特好处就答应了,将期限推到了七月;七月一到,李特又贿赂罗尚,请求宽限到冬天,甚至还让人向罗尚求情再宽限一年。最后经过一顿长时间扯皮,移民工作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罗尚再傻也反应过来了,这些流民是不肯走,想方设法的骗四川户口本啊。没办法,朝廷逼得紧,罗尚再贪污受贿,他也不可能不执行朝廷命令。罗尚为了保住官职,只能采取军事镇压的手段,强行将流民迁出巴蜀。

这样一来,流民们彻底不干了,他们在李特的率领下,决定用暴力手段,和西晋王朝对抗到底。于是乎,巴蜀叛乱又起。

没错,五胡乱华,先乱的是巴蜀之地!一个户口本竟然引发巴蜀两次叛乱,直接拉开五胡乱华的序幕。十六国第一国——成汉,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75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