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这6个地方 云台观道教遗址 瓷窑铺遗址 大获城遗址 苦竹寨遗址 青虚山寨遗址 蟠龙寨遗址 成功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啦! (一)云台观道教遗址 人们常见的是雨住天晴,云雾掠身而过的彩霞,出现在山的顶峰,故又名“云台山”。登山远眺,晨观日出,暮看云海,觉有羽化登仙,存自于超然世界的快感。为此,云台山素有小峨嵋之称。 《大清一统志》载:人头山在昭化县西四十五里,山岭突出,宛如人头。后唐长兴初伐蜀,王宏贽从白卫岭人头山后,出剑门南,即此也。 云台山因“天生八卦图,自然阴阳鱼”而名播天下,其山势呈自然阴阳八卦太极图且形成内外两个八卦图形,这是道教文化在自然山川形胜中的集中反映。 作为全国18座炼丹名山之一,云台山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一直是崇道弘法的圣地,古今中外,名流不绝。云台观坐落在云台山山顶,就是这座禁得住千年膜拜的道观,开启了道教向北延伸的千年密码。云台观是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传道活动中心,也是他和徒弟赵升、王长升真之所。 (二)瓷窑铺遗址 瓷窑铺窑址位于川陕交界的广元市北郊工农镇,依山面水,沿嘉陵江左岸分布。南起千佛崖,北至广元溶剂厂厂区,长约米,宽约米,总面积约万平方米。窑址重点集中在广元市溶剂厂一带,东靠松林坡,西临嘉陵江,南及工农镇,北接作坊沟,由山脚向山腰呈坡状阶梯形分布。 瓷窑铺窑址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是唐宋时期建窑系黑瓷在四川的典型窑址。 窑址发现的遗迹现象有作坊和窑炉,窑的形制为马蹄形。遗物以瓷器和窑具为主,瓷器以黑色、黑褐色釉瓷为主,另有青灰色、米黄色、黄色、绿色褐釉等。胎以灰白色为主,另有灰黑色、黄白色。其黑釉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玳瑁等。器表采用刻花、粉绘、彩绘、印花等工艺。器物大部分采用匣钵装烧,烧造技术相当娴熟。是四川宋代黑釉瓷的典型烧造窑口。 发掘总面积约平方米。清理出窑炉三座,作坊一处,出土完、残瓷器、窑具等遗物数千件 瓷窑铺窑址是我省著名的民间古瓷窑遗址之一, 瓷窑铺窑址增添了许多新资料,充实了对该窑址研究的内容,丰富了文化内涵,加深了我们对其产品种类、装烧方法,造形工艺,装饰艺术的了解及其与周边窑址关系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该窑址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大获城遗址 大获城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城以东20公里处的王渡乡大获山上。此山东河环绕,中间雄峰突起,悬崖峭壁,天生奇险。宋绍定(-)中,都统孙臣、王坚为御蒙古兵始筑此城。 淳右三年()四川制置使余介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沿嘉陵江战略要点设防把守。大获城为据点之一,守军加固增筑,使之与营山、大良、嘉定等据点构成山城战略防御体系,并先后移阆州治、苍溪及奉国治于此。清康熙《苍溪县志》载;“一山亭亭独耸,大江左绕,开栈道以通四门,其在西南者曰‘长庚’,曰‘阜财’,其在东北者曰‘启明’、曰‘锁钥’,皆巍峨万状,攀援不能达。”嘉庆《四川通志》载:“城固石岩为之,中通四门,周十里,时祟帧十三年知县沈国复修之。” 宝右六年十一月,蒙哥同木哥率部攻城,守将杨大渊出降。其后城废,建筑毁于兵火。大获山之“玄妙观”于明正德十五年()重建修。清乾隆二十五年()、嘉庆六年()、民国36年()由道教信徒劳资修葺。年残存的玄妙观建筑被撤毁。今仅存部分残缺石砌城墙及南城门。年4月8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苦竹寨遗址 苦竹寨又名朱家寨,位于剑门关镇剑雄村境内小剑山顶,北高南低,四围绝壁,南崖有小径通山顶,面积超40万平方米。据《宋史》、《续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剑州志》、《剑阁历史年表》等史籍记载,苦竹寨为南宋末年川北极其重要的抗元山寨之一。 宋淳祐三年()隆庆府治所(治所在今剑阁县普安镇)曾迁于此,(《剑阁历史年表》载“……隆庆府迁苦竹寨,宋朝以余玠统蜀,采取弃平地就高山,筑寨拒险自守堡垒战术……”),至宋宝祐六年(),南宋军民在苦竹寨奋力抗元拉锯战时长达十六年之久。现今较完好地保存了宋宝祐乙卯(年)建造南寨门及部分寨墙和近20米长宋元时期石板踏道(小部分被近年扰乱)以及寨门洞东西内壁明代诗词题记等遗迹。寨门呈拱形,通高1.93米宽0.96米,进深1.66米。另外,寨门还保留了明代部分诗句题刻。苦竹寨为研究南宋末年川北抗元战争史、宋代寨堡砌筑、剑阁古代治所的变迁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苦竹寨南寨门正面概貌 苦竹寨南宋寨门 苦竹寨南寨门拱顶题刻(局部) (五)青虚山寨遗址 青虚山位于锦屏乡青虚村4组境内,突兀高出,四围绝险,风景极佳,文物类别及遗存丰富,分布面积6万余平方米。青虚山寨南麓较为完好的保存了唐天宝年间(年)仆射王廷亿石椁墓;青虚山为南宋末年川北重要的抗元古寨堡;青虚山现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清光绪时期砌筑南北寨门及寨墙,随山就势,依崖而筑,气势侯宏,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至今一百余年时间任然使用,不走样、不鼓裂,依然坚固如初;双松庙为清光绪时期寺院,坐北朝南,前为天王殿,中为藏经楼,后为武圣殿,东西为厢房,呈中轴线对称分布,布局严谨,营造依法。天王殿为抬梁式梁架,明间前檐柱为石狮柱础、明间后檐柱为复合式柱础,造型生动,雕刻精美;藏经楼为清光绪时期重建,重檐歇山顶,东侧设钟楼,西侧设鼓楼,楼底设过道,通后武圣殿,气势恢宏,功能明确,设计合理。范克成墓对研究四川传统墓葬形制、乃至填补川北近现代名僧提供了珍贵历史资料。 青虚山留存清代南寨堡 青虚山双松庙双松庙鸟瞰照 青虚山寨堡全貌 (六)蟠龙寨遗址 蟠龙寨位于剑阁县广坪乡快乐村8组山顶,清代咸丰十年()建造,属剑阁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重要发现。蟠龙寨现保存有东寨门、东南寨门、西寨门、寨墙、摩崖榜书题刻、以及出土清代铁炮等文物,分布面积超00平方米。蟠龙寨寨门及寨墙建造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纹饰精美,建造精细,遗存体量和分布面积巨大,保存较为完好,在川北乃至川内十分少见。 清代咸丰十年建造的蟠龙寨东寨门 蟠龙寨东南寨正面门枋诗联题刻 蟠龙寨东南寨门正面门眉雕刻纹饰 目前,我县已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单位49处,这既是剑阁县作为文化强县的光荣,也是对我县文物宝华工作的重大考验。 1 END 1 来源:广元乡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75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