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 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 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 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 …… 近年来, 四川贫困地区面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生动展现这些变化,6月12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发起、联合21市州县区融媒体中心参与的“圆梦小康幸福家园”脱贫美丽新村集中宣传展示活动网络展示平台,正式启动! 戳图进入展示平台 对于上线展示的新村, 我们梳理了他们的宝藏产业、特色旅游 今天就来盘点 四川秦巴山区的脱贫新村有哪些亮点? 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的贫困山区, 过去自然环境恶劣、产业支撑能力弱, 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 地处秦巴山区的干部群众 找准了“病根”,精准施策 靠山吃山,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强有力的举措解决“顽疾”。 从曾经的泥土路贫困村, 到如今干净整洁的美丽新农村, 山里种上茶叶、开出玫瑰 …… 秦巴山区的特色村走出了涅槃新路! 01 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 整齐美观的白墙灰瓦房舍,干净整洁的宽敞庭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平坦宽阔的道路……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青山绿水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以前住的房屋破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如今搬进了新房,干净又整洁,环境特别好,住着很舒服。”47岁的村民杜保珍一家,原本住在破旧的土房子,遇上刮风下雨,一家人都提心吊胆。从住土坯房到现在住上“小洋楼”,杜保珍说起易地扶贫搬迁滔滔不绝。 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照“四合院、撮箕口、吊脚楼”的川北传统民居风格,紧紧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元素,将安置点作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规划建设“湖山竹院”四合院一座和连排民居安置区。 挪穷窝、换穷业,青坪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充分考虑搬迁和产业同步规划原则,坚持以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精心谋划和实施后续发展措施。 年10月,凝聚着浙江人民深情厚谊的“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远嫁”到青坪村“安家”。如今,青坪村建成“白叶一号”茶叶基地亩、青坪龙井43号茶园示范园亩。茶园丰产后,茶叶产值将达余万元,户均1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万元。 02 剑阁县普安镇白虎村 距剑阁县普安镇9.8公里的白虎村,幅员58.1平方公里,有户人,其中贫困人口67户人。自文化扶贫启动以来,该村不断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逐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注重发展文化阵地建管用。 年至今,在白虎村委会和4个集中聚居点,建有近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广场配有文化墙,村委会内,广播、文化、电商等功能区划分有序。通过扶智扶志宣讲深入开展,村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还培养出11名大学生。 文化繁荣则民安村强。在发挥文化扶智核心作用中,该村持续拓展思维眼界,以“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为轴,以“一委两路三园四点”为线,持续搞好阵地建设,加快鹤鸣路、江石乡沿线建设,发展亩软籽石榴园、亩中华鳖养殖示范园和林果土鸡户办小庭园。通过环线贯穿、盘活旅游市场,借助文化打造、创建独有品牌,实现区域内产业高效益供给。 03 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 玫瑰园位于大成镇回龙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近年来,该村围绕“全域产业、全域旅游”两条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发展动能、项目引进为发展支撑、集约规模化发展为抓手,注重宣商回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助力脱贫奔康,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抓住浙川扶贫协作这一机遇,持续形成强大合力,深度打造大成镇玫瑰产业园区,大力建设以回龙村中心,辐射下河村、瓦窑村为核心的现代观光生态农业园区,采用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园区内有土地的农户变成股东,参与玫瑰园管理;通过产业管护、园区务工等途径带动农户增收。 大成镇回龙村村民廖光俊说:“现在和老伴一起在玫瑰园务工,一年能挣多元。预计园区全面投产后收入会更可观,分红还会更多一些。” 大成镇玫瑰产业园现已建成玫瑰产业园核心区余亩。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硬化生产便道5公里、游客观光步道2公里、玫瑰加工厂1处、接待中心1处、景观设施20余处。同时,吸引农户务工余人,全面负责栽植、管护(覆膜、除草、施肥)、采摘、加工等工作,有户人贫困人口获得了分红。 04 仪陇县新政镇三条沟村 新政镇三条沟村距县城4公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辖19个社,户人,全村共有贫困户57户人,年全部脱贫。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六五普法法治示范村、卫生村。 在实施土地挂钩项目中,拆除危旧房座,新建6个街道式聚居点,入住户,并对村内原有户的住房全部进行了风貌打造,接通全村农户水电气。 三条沟村大力发展产业,让村民能持续增收。海升集团承包土地亩,建起了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脱毒苗基地,年产商品苗万株以上,解决劳动力就近务工人以上。 大学生李银龙返乡后,承包本村土地亩,投资多万元,建起了无土草莓示范园,常年雇用劳动力30多人,带动了三条沟及邻村群众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李海洋利用山坪塘发展水上乐园,在荒山坡开发了“丛林穿越”、野外宿营、烧烤等项目。三条沟村还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主题公园,建成了柑橘产业示范园、创意农业示范园等,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点正在逐步形成。 如今,三条沟村的游客逐渐多了,农家乐、民宿客栈、茶坊等应运而生,荒山变“金山”,被评为“国家农业主题公园”。 05 通江县民胜镇弯柏树村 近日,记者走进通江县民胜镇弯柏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在弯柏树村胜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枇杷基地里,20多个工人忙着采摘。“我们的枇杷个大、肉多、味美,我跑过全县多个枇杷种植基地,比我们种得好的寥寥无几!”胜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周大富毫不掩饰地夸赞。 年,周大富争取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支持,和闫海林流转土地0亩,成立了胜合果蔬专业合作社。周大富介绍,按照“整村流转、农户入社、劳务返包、按股分红”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仅胜合果蔬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余人就近务工。 全村现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实现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实现产业收入30余万元,农民纯收入余元。 环境美了,如何更好地培育文明新风?弯柏树村以法治为引领,创新“四到四帮”机制——法律问题到现场、法律顾问到企业、法治体检到企业、法律援助到家庭。 市级“四好村”、市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村”等荣誉纷至沓来。弯柏树村不断探索绿色农业、生态产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创新“生态产业+法治兴村”的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征程上擘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6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 西厢村位于南江县赤溪镇西南方向。西厢村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沟、东低西高、三面环山、地形奇特,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就是这样的一个西厢村,曾经却脚踏金土地、手端穷饭碗。 西厢村是一个贫困面大、产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何实现脱贫摘帽? 针对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难题,村党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难得机遇,流转盘活撂荒地,积极发展茶叶和旅游主导产业,同步建设“四小”产业,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一项家庭主导增收产业。 西厢村投入万元建设了小木屋10栋,20万只的萤火虫基地1个,民宿酒店4家,龙腾峡漂流1个,让游客来了不但有吃的、有住的、有耍的,还要有看的。 西厢村按“旅游+”模式,通过三产融合发展,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走进西厢村,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那一盏盏古香古色的灯笼、那一排排竹篱、一座座小木屋,还有一块块点石成金的“文学家石”以及村内一处处古迹拥有的神话故事。 年,西厢村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带动全村人吃上“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07 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文明村 要想富,先修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文明村近年来共修筑村级道路7.5公里,硬化公路21.5公里,便民路10公里,实现了村组公路全连网。一条条公路筑起的不仅是文明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更是文明村村民通往小康的幸福之路。 “两不愁、三保障”,曾经居住在破房烂屋的贫困户,也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漫山遍野的柠檬树,正在成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文明村“两委”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富民模式,因地制宜,改地改土,引进龙头企业,建成兴平柠檬产业园3.5万亩,年底实现挂果1.5万亩,产值约1.08亿元。原来村里靠种地养鸡鸭维生的的留守老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致富思源、湖羊入川”。广安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定点帮扶对象。今年初,来自南浔的百头湖羊种羊踏上援川路。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湖羊致富工程“文明村幸福农场”也于今年六月建成,带动了4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在文明村落户的湖羊,已顺利生产超过百头小羊羔,让湖羊产业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的“领头羊”。 我们还盘点过这些新村↓↓↓ 戳标题看内容 上新啦!种松茸、开民宿,甘孜州这些脱贫新村表现太亮眼! 88个美丽新村接力晒新颜,快来给家乡加油! 椪柑、蜂蜜、脆红李!脱贫新村一口气秀出这么多产业宝藏 脱贫美丽新村接力晒首周,它们霸榜啦! 凉山的这些极度贫困村,变化也太大了吧! 脱贫收官之战已过半程,这场“爱乡风暴”席卷全川! 这些脱贫新村山美水美超想去度假! 更多精彩的晒新村视频和图文, 点击下图来点赞吧! 您也可以在川观客户端首页 找到点赞平台 脱贫美丽新村大PK 快来为你“心水”的村子打call! 每个ID每天可以投5票! 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