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83451.html 对于徐向前元帅,大家也许会感到陌生。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心目中善于打仗的将领无非是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这些人。 其实,无论在指挥艺术还是胆略方面,徐向前都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天才,他是中共最能打仗的两位军事家之一(另一位是粟裕大将)。 由于种种原因,徐向前的功绩被淡化了,他那曾经威震敌胆的英雄事迹和赫赫战功,被有意无意地隐去了,所以,人们不了解他并不奇怪。
据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回忆,刘帅生前曾经说过: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 这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 作为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徐向前有着过人的胆识,敢于打大仗、硬仗、恶仗;他有超人的谋略,善于以弱敌强,以少歼多,出奇制胜,运动歼敌。 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开创了全国三大苏区中的鄂豫皖和川陕两大苏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是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红军。在最为艰难的红军战史上,全国红军的歼敌总数为60余万人,而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其歼敌数就有近40万人,占红军歼敌总数的60%。 徐向前不仅善于指挥作战,其军事理论也极富创造性。他是我军唯一一位不受毛泽东影响,由自己独立创造并形成完整军事思想体系的杰出军事家。 早在鄂豫皖时期,徐向前就和戴克敏共同起草了《军事问题决议案》,将红军的游击战争经验概括为七条原则: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对照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创造的“十六字诀”,可以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在当时消息闭塞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总结出如此相似的作战经验,足以证明徐向前过人的军事才能。 年6月,徐向前率领红一师余人向平汉路出击。 首先袭占了杨家寨车站,郭汝栋第二十军两个连,在睡梦中全部被歼。 第二仗在杨平口用诱伏手段全歼郭汝栋一个正规团余人,首创鄂豫皖红军歼敌一个团的范例。 第三仗夜袭花园镇,全歼敌一个团余人。 在一个多月内,徐向前指挥红一师余人,三战三捷三扩编,歼敌余人,并使部队发展到余人。 年11月,刚刚上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一反过去内线作战、长途奔袭的战法,决定先发制人,围点打援,连续发动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6万余人。 在商潢战役中,蒋介石的嫡系主力第二师遭到毁灭性打击,该师师长汤恩伯狼狈而逃,险些被俘。 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为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大捷,徐向前军事生涯的辉煌篇章。 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尚未展开即被粉碎。 徐向前的威名,震动了武汉和南京。 在川陕根据地,徐向前从当地的地势、敌情、我力等条件出发,创造了“收紧阵地”这一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反围攻作战形式,它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诱敌深入”战法也有相似之处。 按照这一方针,徐向前指挥红军打破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其中反“六路围攻”战役歼敌8万余,创下了红军歼灭战的最高纪录。 年3月至4月,徐向前发动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为中央红军入川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 假如没有强渡嘉陵江战役,假如没有红四方面军的强力配合,中央红军极有可能重演石达开全军覆没的悲剧。 年8月,毛泽东、徐向前率领右路军进抵班佑地区。 徐向前主动请缨,发起包座战役,运用“攻城打援”战法,歼灭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余人,打开了北上通道,并且缴获了大批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红军急需的军用物资。 最难能可贵的是,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过草地后忍受着饥饿和疲劳,在敌我兵力相当,且武器装备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仍然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表现出极其惊人的攻击精神,获得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年春,徐向前率一部兵力去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他创造性地贯彻毛泽东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首次提出“创造平原地‘人山’”的战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冀南地区游击战争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提供了新鲜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用坑道爆破的方法攻克山西重镇临汾,接着又以6万之众横扫晋中,运用包抄、围攻、声东击西、前牵后逼等灵活机动的战术,将阎锡山的精锐野战兵团大部歼灭,把战线一直推进到太原城下。 在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听到徐向前汇报晋中战役情况时插话说:“唉呀!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话语中充满了对徐向前指挥才能的赞扬。 从外表上看,徐向前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木讷。实际上,徐向前的指挥风格与其外表恰成鲜明对比。 在广州起义和海陆丰的艰苦战斗中,他锻炼出非凡的勇气和丰富的战斗经验。 他刚到鄂豫皖任副师长时,师长已牺牲,部队也只有黄麻起义后留下的多名农民战士。 头一次带队上阵,敌人的机枪扫过来,没经验的战士都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徐向前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从此在部队中树立起威信。 此后,哪里战斗激烈,他就拿着驳壳枪出现在哪里。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红四方面军善打硬仗、恶仗,是跟徐向前的指挥风格分不开的。 越是硬仗越向前。他的这股硬劲,在年的临汾战役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是役,他根据解放军炮火不强、城坚难摧的情况,决定采用“土行孙战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当部队以土工作业逼近主城墙时,敌人用一切手段破坏。 解放军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条,掩护坑道四十余条,除去被敌人破坏部分外,最后只有三条坑道能挖至城墙下,部队伤亡很大。 关键时刻,徐向前号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他对部下说:“就是胡子白了,也要打下临汾!” 总攻时,两条坑道内所装一万八千斤炸药同时点火,将厚厚的城墙炸开两个五十多米宽的口子,八纵二十三旅首先突入城内,战后被命名为“临汾旅”,为我军唯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师(旅)级作战单位,也是我军部队中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最大作战单位。 此役为解放战争中最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战术。 徐向前极善于带兵,特别是能在短期内将素质较差的地方部队整训成无坚不摧的雄师劲旅。 他到鄂豫皖才两年多,便将只有多人的农民武装带成拥有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 年底,徐向前率领四方面军千里转战,创建了川陕根据地,仅用两年时间,就使部队由1万4千人发展到8万之众。 年,刘邓大军南下后,徐向前将晋冀鲁豫的6万地方部队集中起来,编成华北第一兵团,接着发动凌厉攻势:下运城,克临汾,横扫晋中,围攻太原,一路凯歌,所向无前,显示出极其旺盛的攻击力。 徐向前治军严明,军令如山,特别注重部队战斗作风的培养。 在作战过程中,他特别要求“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坚持最后五分钟”、“跑不动爬也要爬到战斗岗位上”。 他经常说: 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 作战之前静如处子,缜密思考,周到部署;一上战场,要胆大包天,像出山猛虎,不吞掉敌人,决不罢休。 对于弱敌,要把它当强敌来打;对于强敌,要把它当更强的敌人来打。 他强调: 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 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最困难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 徐向前就是这样把红四方面军培养成一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敢打硬仗恶仗的钢铁雄师。 后来的华北第一兵团就是直接继承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乃是典型的徐向前风格。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等人当作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家,其实,无论是指挥艺术还是胆略方面,徐向前都较之略高一筹。 林彪打仗的特点是精于计算,不打无把握之仗;擅长指挥游击战和运动战(尤其是奔袭战、追击战);但指挥阵地战底气不足;而且他指挥的大多数战例都是以多打少,以优胜劣,很少有以少胜多的战例。 最为严重的是,林彪的战略才能不足(虽然有过几次精妙的建议,但总体来看不行),且缺乏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应有的胆魄和眼光,在历史上屡犯错误。其中最著名的是:井冈山初期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长征中的“会理风波”;抗战初期先是主张“到陕南去打游击”;后又提出要跟日本人“打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及解放战争中三战四平不下,辽沈战役打锦州时犹豫不决等。 另外,林彪拥有中共实力最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在东北这个条件最好的根据地上,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 辽沈战役前,林彪指挥的东北解放军总共歼敌不过40万,这个战果跟同时期的刘伯承、粟裕等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辽沈战役,林彪以70余万对敌人55万,歼敌47万; 平津战役,林彪以百万大军对敌60万,歼敌52万。 比起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以36万歼敌44万的战绩来,林彪确实逊色不少。 刘伯承善于打巧仗,用兵灵活机动,出奇制胜,且军事论著丰富。 刘帅的代表作有:七亘村、神头岭、上党、平汉、陇海、定陶、鄄城、巨金鱼等战役战斗,它们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刘帅的最大缺点就是:“巧则巧矣,威猛不足”。当年的虎狼之师红四方面军(后来的刘邓大军)在刘伯承的手下变得“欺软怕硬”,缺乏旺盛的攻击精神,打不得大仗恶仗; 后来挺进大别山,部队严重畏敌避战,特别是对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碰都不敢碰。为此刘伯承曾一气之下专门开了一个“安卵子”会议,大骂手下将领“没卵子”。 因此,主帅的指挥风格对部队战斗作风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故毛泽东用刘伯承取代徐向前,在军事上似乎不是英明之举。 彭德怀作战勇猛,饶有胆略,用兵灵活,经常以少胜多;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有时过于蛮打蛮干,且思虑不密,大胜之后经常大败,虎头蛇尾。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时的榆林战役和西府陇东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皆是如此。 徐向前用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敢打大仗恶仗,具有超人的胆略;打歼灭战时“胃口”大得惊人,经常以少胜多,甚至以少歼多,步步出敌不意。 在苏家埠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徐向前敢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围歼敌2万多人; 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中,他以8万之兵对敌20余万,结果歼敌8万; 在临汾战役中,他以数万地方部队围攻72天,硬是将历史上从未被攻破的“卧牛城”一举拿下;接着仅休息20来天,又以6万疲劳之师秘密北上,连续作战,在一个月之内横扫晋中,连克14座县城,歼灭阎锡山军队10万之众; 在太原战役中,他又以劣势的兵力长期围困太原城,并攻克太原之重要据点“四大要塞”,歼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徐向前与其他元帅相比,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点就是,中共大部分将领都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成长为军事家的。 唯独徐向前是个例外,他的军事思想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自成一家,独具特色,其用兵思路跟毛泽东惊人地一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就是徐向前比其他元帅更杰出的地方。在这方面可以同徐向前相提并论的,唯有粟裕大将。(如果单论战功的话,粟裕甚至已经超过了徐向前,在解放军中无人能比) 粟裕指挥作战,想他人之不敢想,打他人之不敢打。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无不如此。不仅出敌人之不意,有时候甚至毛泽东都想不到(孟良崮和豫东战役)。 粟裕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在战略上有独到的见解。如:解放战争初期建议内线作战;后来建议暂不渡江南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等等。 这些卓越的战略建议,对解放战争进程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粟裕是解放战争无可争议的第一功臣。 这些,都是粟裕的过人之处,他在中共将领中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徐向前这样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在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终被埋没呢? 年,长征会师之初,一、四方面军的实力对比为1:8,极为悬殊。毛泽东同志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对四方面军将领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特别是对徐向前,更是费尽心机。 由于四方面军长期在张国焘的训导下,几乎所有将领都成了他的心腹(不服的早都杀光了)。 因此,尽管中央极力争取,但四方面军多数将领态度还是比较高傲和蛮横,这让毛泽东有些恼火,影响他以后一生中对待四方面军将领们的态度。 但其中是有区别的: 陈昌浩、王树声、孙玉清、王建安等人对中央表面还算客气,但明显冷淡而且有很深隔阂; 黄超、李特、何畏、余天云等人则连基本的礼貌都不讲,根本不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等人放在眼里; 徐向前、李先念等人态度就比较好,对中央领导比较尊重。所以,他们就成了毛泽东内部“统战”重点争取的对象。 但是,徐向前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了跟张国焘走,这让毛泽东有些失望,也使徐向前在此后一生中被毛泽东视为圈子外的人。 年9月,右路军过草地后,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为实现其保存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和控制整个红军的野心,坚持挥兵南下。 在这个关键时刻,9月9日晚,毛泽东亲自来到徐向前的住处,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实际上是想看看徐向前的态度。 徐向前作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毛泽东没再说什么,遂告辞而归。 当夜,毛泽东秘密率红三军团单独北进,逃离四方面军控制区域,向俄界的红一军团靠拢。 其实,聪明的徐向前不会不明白毛泽东的来意,但还是婉言相拒。 作为红四方面军创建者,他虽然知道南下不利,但内心极不愿把左右两路军分开,最终感情战胜了理智,选择了南下,犯了他“终身抱憾的错误”。 可以想象毛泽东当时的悲凉心情,由于自身力量弱,四方面军中竟没有一个高级将领愿意支持他; 可以想象当毛泽东独自率一、三军团仅仅人北上时,他是如何看待这支忠心耿耿跟着自已的部队的; 可以想象这为什么以后会出这么多的元帅将军高级干部; 可以想象当时同样级别的四方面军将领为什么一直受到打击和压抑。 争取徐向前的失败,影响了毛泽东对徐向前的看法。 但不管怎么说,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是红四方面军的旗帜,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而且在所有四方面军领导人中,徐向前对中央还算是尊重的,特别是徐向前在关键时刻说了一句“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阻止了两军火并,救了毛泽东一命。 因此,毛泽东以后也没有和徐向前计较。 但是,他对徐向前和彭德怀、林彪、罗荣桓、陈毅等嫡系是有区别的,只是选择了徐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存在而已。 毛泽东经常说:“向前同志是个代表啊!什么代表呢,就是代表革命军队中的四方面军。” 和林彪、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等人相比,徐向前在军事才能方面不差什么(甚至超过了他们),但差的就是对毛泽东的忠诚。 故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就基本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了。 抗战初期,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师副师长,手下正是自己一手创建的原红四方面军部队,而师长却是中央空降下来的刘伯承--中央对徐向前的打压可想而知。 年,徐向前刚在冀南平原搞出一片大好局面,就被抽调到当时最复杂、最乱的山东去当第一纵队司令员。但徐向前竟然又创造了奇迹,短短一年之间,便使山东局面大为改观,根据地和军队的数量迅猛发展。 年,中央想召开中共七大,将徐向前召回延安。而中共七大最后直到年才召开,徐向前只好当了几年抗大校长和晋妥联防军副司令员。 征战之材用来教书,譬如宝刀劈柴,真是莫大的浪费!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徐向前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眼看着刘伯承、粟裕、彭德怀等战友驰骋疆场,叱咤风云,而自己只能呆在延安后方教书、发展生产,其心中之悲凉可想而知矣! 解放战争最后两年,在后方的徐向前再也呆不住了,经过争取,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来到山西。 面对山西这个烂摊子,徐向前又一次大出毛泽东的意料,以不到6万人的地方部队,接连发动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秋风扫落叶般解放了山西全境。 这是徐向前军事生涯的最后辉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异彩纷呈。然而,再怎么精彩,也只是一个次要战场的辉煌而已;徐向前的军事天才,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排名却倒数第三,连贺龙、陈毅和罗荣桓这三位不以军事指挥见长的都排到他前面去了,真可谓是“委屈的元帅”... 知茗堂秉持“茶”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于将中国人传统生活之美带入现代生活。 chaye 知茗堂茶文化会所欢迎您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