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状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剑阁县东宝镇坚持厚植生态底色,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女皇李”“剑柑”等特色种植业并赢得了先机,获得了丰收。从水果产业“零”起步,到目前全镇种植面积余亩;从年全镇群众银行存款0.99亿元到年突破2亿元…… 大谋划,绘就生态发展宏图。东宝镇地处三县交界,辖区13个村中有6个贫困村户贫困户,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发展落后。 没有蜕变,就没新生。年,东宝镇党委政府脱贫先立志,找准治穷致富切入点,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规划编制了《东宝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轴二心三特色四组团”的长远规划,发出了做强“高端地方特色水果、生态猪、优质有机粮油”三大支柱农业产业的“3+N”农业产业发展最强音。多次赶赴成都、蒲江、眉山等地进行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四川美奇投资有限公司,立足特色水果种植业,成立四川福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建成剑阁县剑柑水果种植、女皇李等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经营方式共建成特色水果产业园余亩;建成吨储量的冷链物流中心;完善康养中心配套设施,依托杨家河水库及特色产业园带动东宝镇农旅融合发展、跨越式发展。 大手笔,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问鼎荒山,给荒山增绿添彩。东宝镇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打破村级行政壁垒,集中财力抓发展,推行“全镇整合、跨村联营”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完成13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个,培育村集体专业合作社8个、社员1.2万人;采取支部引领、集体领办、企业带动、大户示范、合作社入股等举措,建立了“支部+村公司(社)+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利用“滚雪球”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确保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镇不向县要一分、乡镇不挪用一分、村不负债一分”,使基层干部有成就感,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坚持每年年底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向他们汇报一年以来家乡的变化,向他们讲解家乡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的浪潮中,目前已有18名返乡创业士参与地方特色高端水果产业发展,将沉寂了多年的荒山荒坡变了果园,种植规模近亩,发展水果产业累计投入余万元,采购果苗16余万株。 大产业,打造生态强村富民样板。生态利民惠民,实现点绿成“金”。东宝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自四川福果农业引入以来,从基地建设到果苗栽种再到田间管理,年均用工余人次,年发放劳务工资余万元,同时解决了56名贫困人口长期在基地务工。年6月,该镇水果产业已被成都海关、广元海关审批备案为出口基地。截止目前,在龙头企业和业主的带动下,共农户种植余亩(其中贫困户户种植亩),建成特色小庭院余个。 改革者新,创新者强。人口、土地、产业三者统一是乡村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东宝镇着力构架乡村产业综合体平台,将乡村的在地资源、政府的政策导向、扶持资金与企业的科技、金融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目前,东宝镇用于发展特色水果的流转土地共有亩,每年向农户和村集体支付流转费余万元,5年后每年需支付土地流转费万元;每年解决劳务用工6万余人次,发放劳务费用万元;依托特色水果产业,每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可增加20余万元;同时,农户小庭院的全面建设,特色水果每亩最高可实现群众增收3万元。 心有大格局,自生大境界。从“3+N”农业产业的构想到3大支柱产业的初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同步发展;从龙头企业的引进到示范带动全镇种植;从土地流转收入到入股分红收入;从年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到年将要落地的冷链物流中心;从水果产业“零”起步,到目前拥有“女皇李”“剑柑”种植面积亩、至年将全面建成1万亩的高端水果出口基地,届时,仅次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增收将突破元。 “‘一业兴、百业旺’,下一步,我镇将充分利用特色水果产业、东宝贡米为品牌的深厚农耕文化和杨家河水库的优势,深入推进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着力带动镇劳务、餐饮、运输、住宿等第三产业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运营轨道,预计每年将实现8千万元的产值。”镇党委书记王清平对现状及前景既自豪,更自信! 来源:广元报告网 记者:杨威 编辑:敖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55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