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磊光在这个话题的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的“木牛流马”究竟是小说杜撰的还是真有其事?

无论在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在史书《三国志》中,都有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还对所谓“木牛流马”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描述;磊光认为,这些描述并不完全是虚构的,诸葛亮用一套特殊的输送装置来运输粮食物资这一事实是存在的。但是他所用的木牛流马绝不可能是上篇图中所示的那些木牛流马迷做出来的工艺品。

那么诸葛亮所用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怎么才能获得木牛流马的真相,应该由现在的专业人员根据当时的工艺条件,设计能够在当时有实用价值的运载工具,并且对木牛流马的产生,使用范围及停用原因有合理的解释。

在此之前,有一些人士,从实用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所谓的木牛流马是人力独轮车。这个分析有一定的专业性,独轮车在当时条件下作为运输工具,比起肩挑人扛来说,运输能力会有所提高;但在当时的路况,尤其是栈道以及一些大角度的陡峭山路,独轮车不仅不能起到运输作用,而且还需要人抬过去,也就是说,最需要的地方,独轮车并不能起到作用。

磊光从专业的角度对木牛流马的分析如下:

1、木牛流马是在当时工艺水平能够制造并且能够适用于物资运输的纯机械装置,并且“木牛”和“流马”是配合使用的两种不同功能的装置。

2、木牛流马适用于普通运输工具难以承担的路段或者局部地区(如栈道、非常陡峭的山路),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蜀汉军队军事物资运输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且输送成本并不低廉,这就是蜀军使用而魏军没用的原因之一。

3、在某些部位的关键性零件或者耗材在技术上无法解决,导致后来被停止使用。

本人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认为当时蜀汉军队军事物资运输最大的难点的穿过栈道和翻越陡峭山路。从翻越栈道输送粮食物资的为发点,设计的输送方案是这样的:

上图是木牛流马组成的输送线的一段,在该段输送系统中有2个木牛以及4条索道,首先,由木牛1利用索道1将物资提升到木牛1所在的位置,然后利用“流马”沿索道2滑溜到木牛2所在山脚下的站点,再由木牛2将物资沿索道3提升到木牛2所在的位置,再利用“流马”将物资沿索道4滑溜向另外一个站点。就这样,一站到另外一站输送穿过栈道和陡峭的山坡,到达路况较好的地方,转由马车或牛车运输。

这种运输系统的效率并不高,但用在栈道以及普通车辆难以运行的陡峭山地,还是有实用价值的。所谓的流马,应该是现在诸葛亮所在的西南地区的偏远山地还在使用的的溜索,其形状和结构就不必过多的研究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西南地区去看看现在还在使用的实物。

流马的现代版

我们着重研究一下“木牛”。

作为一个高级机械工程师,磊光不敢说自己比诸葛亮聪明,但在机械设计这方面,则完全可以自认为比诸葛先生更专业。下面这个图示是磊光根据自己的输送方案设计的木牛。

木牛模型

对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的描述:“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

罗贯中的描述与磊光设计的木牛的结构中,大都可以吻合。在运行过程中,支脚的下方要安上轮子,所以“转者为牛足”,工作时拆掉车轮,直接用脚固定。

牛头牛颈牛腹牛肋牛齿牛舌

上面这些部件并不是牵强附会而添加,而是机械结构所需要的部件。

上面所介绍的输送方案和结构是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制造,并且是有实用价值的,能够不通过栈道将物资输送到较远的地方,亦可渡过深沟或河流。使用这套输送系统,是在当时蜀汉道路艰难而且又必须为数万军队输送粮食及军用物资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而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发明了类似永动机的“神器”。而曹魏所在的地区道路条件要好很多,用马车运输更便捷,成本更低,所以对诸葛先生的这种运送方式并不感兴趣。

为什么蜀汉后期没有使用木牛流马呢?这是因为木牛流马运输的主要物资是粮食,由于蜀汉在剑阁以北占领了大片土地,在那里屯田种粮食,有比较平坦的道路,直接用马车或牛车把粮食运往前线,马车或牛车运输远比木牛流马便捷,成本更低;所以没有必要用高成本的木牛流马来运输粮食。

至于为什么三国之后一千多年没有再使用木牛流马当作普通的运输工具的记录?很简单,使用成本太高,如果不是为了军事上的特殊需求,是不需要花那么多成本的;在三国之后,这个地区没有再出现诸葛亮时期那样大规模长时间的军事对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这套装置存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比如说,索道的材料,当时由于没有钢丝绳,用当时最好的材料所做的缆绳,也难以保持有理想的使用寿命,这是这种输送装置最致命的缺陷,也是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诸葛亮之后木牛流马不再用于大规模的物资输送,只有小型版的用于水井的提升器具以及矿井提升矿石等小范围的使用;而流马的后代--溜索主要用于渡江或从山上往下放矿等方面;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消失。

以上是磊光从专业层面对木牛流马进行的分析以及设计,不能保证这与诸葛先生当时所用的木牛流马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这个装置比在此之前的说法和木牛流马迷们所制造模型更接近真相。

磊光在此欢迎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和研究,设计出更接近真相的装置;同时也欢迎木牛流马爱好者们指责和吐槽,以便磊光能够继续努力,设计出更接近真相的方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120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