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8月—年12月,受民进四川省委委派,我到广元市剑阁县开展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挂职剑阁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局副局长并担任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驻村工作组成员。今年2月,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批准叙永县等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同意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欣然看到剑阁县位列其中,在剑阁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点点滴滴再次浮现眼前。

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是民进四川省委定点对口帮扶村,全村幅员24.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户人,有贫困户86户人,贫困发生率18.7%,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该村处于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藏在海拔千米以上、横锁巴蜀的“剑门七十二峰”群山深处,险峻的山势既形成了当地多姿多彩的地貌和奇峰峻岭的独特风光,又成为了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制约。

到任当天下午,就陪同民进省委邀请的电子商务、产品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专家赴银溪村考察。一下剑青路,就进入坡陡弯急的蜿蜒村道,我虽然也是从苍溪山区走出来的山里娃,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抠紧了脚板,不足10公里的山路,下车时脚已隐隐作麻。后来才了解到,之前的的老山路又险又烂,年初,民进省委专家组来考察时,中巴车开到半路大家就得下车步行,经过穿村而过小河上漫水桥时,河水都淹到大家的脚背了。虽然国家和省市县对通村公路的建设有资金支持,但银溪村村组较多、村民居住点分散,加上山阻河隔的地貌,要实现全村道路通组入户资金缺口较大。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是仍然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受此制约,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山里的银耳等好产品也难以卖出去。

那次考察后,为了彻底打通了制约银溪村发展的“任督”二脉,民进省委的积极协调,先后争取到省中行等单位支持和会内外捐赠资金余万元,修建通村、通组道路4.5公里、桥梁1座。同时,在民进省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银溪村还成功完成了拦河堰建设和水电网改造工程。

道路通了,出行方便了,干部群众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就足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在民进省委的帮扶下,村里新建了银耳、土鸡、黑山羊、香菇等6个专业合作社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已初步形成了“1+3”(食用菌+土鸡、山羊、有机果药)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发展新路。从产到销,民进省委一帮到底,不仅仅在产业发展阶段帮助寻找、协调项目和资金,还多次邀请种养殖专家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发动和邀请会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专家50余人次赴银溪村实地考察,无偿帮助“银溪银耳”等农副产品策划设计包装、打造品牌、制定营销策略、申请商标或专利等,助推该村特色产业自起步就走上正规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过去无人问津的山货和土特产在成功搭上了“进扶阁”(取意“民进帮扶剑阁”)这趟电商平台“快车”后,产品被销往全国各地,很多都成为稀缺货和爆款,食用菌更是年年卖到断货。

在民进省委“无孔不入”的帮扶下,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面貌一天一个样。年,银溪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元;年,不仅成功实现整村脱贫,还入选“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5年时间,银溪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县争相学习的脱贫攻坚示范点。

漫步银溪村中,与老乡攀谈几句,你能感受到银溪村最大的变化还是人心的转变。过去一提到银溪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空心村、老弱病残留守村。现在,银溪村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房子新了,村子美了,年轻人愿意回来了,老年人精气神起来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银溪村的巨大变化不过是党和国家致力破解“减贫”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一个缩影。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每个村脱贫故事背后,都倾注着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深切关怀,都饱含着各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支持、无私帮助,都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站在年中华民族将摆脱绝对贫困和全体中国人将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为自己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疫而骄傲,而自豪。

(民进绵阳市委机关赵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x/11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