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开始恋旧了。 这两三年来,老公开始对唐家的宗祠感起兴趣来。 他加入了一个中华唐氏宗亲群, 全国各地的唐氏家族人,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记得有次到广元,他早早与剑阁的一位唐氏族人取得联系, 路过剑阁的时候,还专门去拜访了一下这位老大哥。 唐大哥,年龄大,模样年轻,家里有五个孩子, 一直致力于剑阁唐氏族谱的修订。 目前,已经出版了唐氏族谱四川剑阁支。 据说,他也参与了四川唐氏族谱的收集整理工作, 并参加了四川、全国的唐氏族人大聚会。 我们看了相关照片和资料, 外省唐氏族人的聚会场面确实壮观。 清明节那天,老公的小弟弟打来电话, 想带他儿子回老家祠堂旧址看一看。 老公欣然应允。 带着老人和孩子,开了两辆车, 一大家人顺着新安农业公园, 驶入了唐家老祠堂所在地。 如果不是老人们讲起, 你根本无法想像那里曾是一个家族的祠堂。 因为,在一片竹林掩映下, 只有一块长长的条石,被泥土、杂草掩埋了一半; 旁边有一个面积约一平米的祭庙, 由高约50厘米的砖墙砌成, 上面用两段青钢木作梁, 几片青瓦遮盖而成。 听老人们讲,这里是祠堂供奉祖宗牌位的祭台, 过去,长明灯经久不熄。 面前,几块残碑断壁,被掩埋在泥土里。 老公和弟弟,一人拿木棍, 一人握铁铲, 费力将两块断碑组合在一起。 所幸碑文清晰。 该碑立于大清乾隆壬子五十七年(年), 据碑文记载,新安唐氏家族第一代源于宋朝, 自第四代就有断代出现…… 其实,追根溯源, 传承家族文化, 是对下一代的教育, 比如,碑文中记载的敬长、容众、崇俭、和睦等, 都是对族人言行的约束, 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说实在的,许多的家族祠堂, 都在特定历史时代不复存在了, 很多优秀的家风,也在经济大潮中湮没。 为什么现在要重提家风家训? 这是时代的需要,文化的传承。 作为一个国家,先有国,才有家, 家风正,才能国风清、民风纯。 只有汇聚起这一股一股的浩然家风, 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国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zf/120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