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7/5962486.html

五名救人大学生。

天下没有九头鸟,也没有三头六臂的哪吒,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题记

据成都商报报道,年3月12日晚,21岁的大三学生罗东来和何鑫以及另外三名同学在剑阁县清江河河堤边散步时,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后进行施救,站在河堤斜坡上的罗东来和何鑫在施救过程中不幸落水遇难。四川广元剑阁县拟对何鑫、罗东来等五人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

这是一曲生命的悲歌,绝不是值得歌颂的幸事。媒体报道出来,一定是希望类似的不幸能成为未来人的警惕,而不是让牺牲者成为人人争当的榜样,再作无谓的牺牲。毕竟,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命根子。

今晚,我对九岁多的馒头哥讲了这个悲伤的见义勇为故事。馒头哥说太惨了,这种牺牲不值得。我说政府给了牺牲者很大荣誉,授予他们“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这值不值得呢?馒头哥反问:值得?他们两个都牺牲了还能算公民吗?荣誉对死者有何意义?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三观。对于少年儿童们,甚至是成年的大学生,教他们认知风险,始终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才是最重要的价值观教育。而不是怂恿和鼓励别人的孩子冒生命之险去救人,去为保护他人而战斗,去做无谓的牺牲。

今天恰好看到一个国外的视频:一名持枪歹徒截住一个背包男子。歹徒以枪指男子头部要抢他的包,但是男子护住包不放,反复争执后,歹徒对准其头部直接开枪,男子当场倒地,他的包还是被抢走了。

什么叫白白牺牲,这就叫白白牺牲。要钱还是要命,其实从来都不是问题,但很多人遇到的时候就成了问题。哪怕只是短短几秒钟的犹豫,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救人牺牲的大学生罗东来和何鑫,都是21岁的大学生。我由此分析,他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即使不是独子,他们的父母也已经是四十多甚至五十多的年纪。好不容易把孩子抚养成人、送进大学,不想一瞬间孩子没了。这该是多大的打击?谁能承受?

细看新闻我们发现,虽然牺牲的两个孩子都是成年人,但他们都不会水。说实话,会水的人往往知道水的危险,而不会水的人要么只看到静水深流,要么只看到浪花朵朵,看上去很美。他们或许知道水能食人,但对水的凶险其实一无所知。

所以,在大黑的天色里,几个不会水且对现场河堤环境完全不熟悉的年轻人,对未知的风险毫无预判,没有任何水中救人的经验和技能,手牵手就敢上前救人。这种场景,就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歹徒,好人们赤膊上阵想要打服歹徒一样,结果往往很悲催凄惨。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这十多年真的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无谓的牺牲。曾几何时,四名十五六岁的少年,手牵手救自己的落水同伴,结果五人无一生还。即使刚刚过去的年,我也经历了初中女生踩水遇险时,三名同伴牵手营救全部溺亡的悲剧。

我向来是反对在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冒险的“见义勇为”,更反对未成年人参与任何救水、救火、搏斗歹徒等以身涉险的“义举”,反对向少年儿童灌输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原因如前,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捡来的。

我非常遗憾人生已经含苞待放的罗东来和何鑫在救人时不幸牺牲,我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见义勇为”。我更遗憾罗东来、何鑫曾经就读的广元剑门关中学的张在雄老师一脸悲泣说:“有这样的学生,我感到自豪!”也遗憾罗东来所在的新疆财经大学班主任娄伟的感慨:“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两位老师的话,绝对政治正确!但是,你们内心真的因为两个年轻生命的白白牺牲感到自豪和骄傲吗?你们自豪什么?骄傲什么?自豪你们曾经的、现在的学生因为救人失去了生命?还是骄傲他们用生命的终结换来了一纸“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

生命和荣誉,两位老师称过他们的重量吗?平衡吗?值得吗?我的答案是不值得。但是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仍然在执行很不人性的,甚至反人性的英雄主义教育。只要这种教育模式不变,少年儿童、青少年的牺牲就不会停止!

作为父母,我们只要孩子,不要英雄!同意的朋友请接力转发,谢谢!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xw/5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