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准确地说,我还是个跑马拉松的小白,年11月才跑了第一个半马,到目前,也只跑了二个全马,三个半马。但跑马以来给我有了很多变化,也有了很多心得体会,写几篇小文章与大家分享。 我持续性的跑步历史可以追溯到初中,那时学校有规定的早操,按班级组成方阵跑,每天跑个1km,速度也不快。高中后,学校没有了强制规定,我还是每天都跑,因为我喜欢跑步,跑步可以让自己脑中空白,享受宁静。大学后也是这样,每天早上体育场都有一个中年人,带个小红帽,我就跟着他跑,每天跑一个小时左右。工作后,经常骑自行车出去玩,但跑步没搁下,一周还是要跑个三四次。 因为一直跑,身体状态非常好,体检都是绿灯,精神也足,加个班熬个夜也不感觉累。变化出现在到机关后,开始还能偶尔出去骑个车,但运动越来越少,终于降为没有。 对这种状态我是不满意的,也反思过原因。一方面是到机关后工作量大,加班是常态,且时间自主性差,总是有一个又一个节点,还经常被领导安排,另一方面有了小孩,在家庭方面要投入的时间在增加。这是外因,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没有在工作、家庭、个人间找到平衡点,没有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恒心。 尽管多次想改变现状,但都没能付诸行动,有自己的懒惰,也有自我的放纵。但现状持续下去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时间锻炼,健康就每况愈下,进而精力不足,更加不愿意运动。 时间到了年,我再也受不了了,痛下决心打破现状,我的决定得到了老婆和女儿的全力支持。爆发点就是,体检的红灯越来越多,春节后体重直逼70kg。于是重启跑步,偶尔骑车,开始一段时间,工作上的节奏和压力还较小,坚持的比较好,每周能跑个三四次,体重在减,身体也在变好。但很快,随着院多项管理改进/改革工作的启动,推进节奏很快,我承担的工作大幅增加,于是又出现了以前的状况,工作忙又累,还要陪老婆孩子,自己的时间少了,人也懒惰了,每周能跑个一两次就不错了。 高温假时,我带女儿去威海看海,实现了她的年度计划;而自己的年度计划就是坚持跑步、锻炼身体,这样下去就要落空,没法给女儿做表率。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必须想些办法。于是,我果断地给自己报了一个11月的泸州半马,定了一个后墙,也算是目标牵引吧;之后加入了绵阳跑客,找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互鼓励;另外,就是告诉女儿,爸爸要跑马拉松,邀请她给我加油;在卧室的墙上贴了“戒惰有恒”四个大字自警。 有了这些动作,我果然坚持了下来。跑步上下班,周末早起跑步,在工作、家庭和个人间找到了平衡点。坚持跑步后,身体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年体重降到了65kg,精力也足了。 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当我们决定作出改变时,就要立即行动,想方设法让自己坚持。当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一切又是那么顺其自然。每个人的生活可以有很多种状态,总有办法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那一种。 这就是我与马拉松的首次牵手,它让我重启跑步后坚持了下来。 (二) 年11月我迎来了自己的首马——泸州半马。一家三口开车去的,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去泸州。泸州四处都在搞建设,这和很多地方没什么不同,最有特点的就是四处飘散的酒香。泸马的参赛包也很有特色,放了两瓶泸州小二。 第一次跑半马,心里有些忐忑,毕竟平时没跑过这么远,准备不算充分。网上的经验帖也让人紧张,什么“极点”、“撞墙”,什么“要控速”,“开始别太兴奋”。这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起跑的那一刻。 事情就是这样,无论怎么去想,该发生的总会发生。11月20日早上8点,在张坝桂园林准时开跑,我随着人群开始了首马。一开始,跑友的精力很足,赛道两边的啦啦队也非常给力,氛围火爆,在人潮中我自觉不自觉地向前去跑,而且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很快身边的人变少了,有十几个速度相近的在一起跑。泸马的赛道起伏很大,忽上忽下有些不适应,体力消耗很快。前五公里不觉得累,呼吸也不急,大约在10km左右终于感受到了所谓的极点,呼吸有点跟不上,腿迈不动,身体没力量,特别想停下来。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放慢了点速度,坚决的告诉自己要坚持跑,女儿就在前方等着自己呢。极点的状态持续时间不长,大约1km左右身体就适应了,状态又回来。赛道边的志愿者不时在鼓励我们,“这是最后一个上坡”,事实上都是“善意的谎言”。但就是在志愿者和观众的鼓励中,我也在一公里一公里的跑向终点。 11km到17km这段可以说波澜不惊,就是保持节奏向前。17km后,身体又开始进行调节,过程比上次艰难了一些,这也与我没有补给有关。平时跑步我是不喝水不吃东西的,也没练过怎么补给。泸马开跑后,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去补给站,在17.5km时,体力明显跟不上,去了补给点,准备喝点水,结果没有经验,半纸杯水,边跑边喝,大部分洒了,喝了点还引发了咳嗽。尽管艰难,身体和心里都在煎熬,但我还是坚持住了,我知道女儿和老婆就在前面等着给我加油。这几公里感觉非常漫长,真有种丈量的感觉,大约在19km左右,突然听到了“爸爸,加油”的声音,随着声音我看到了女儿和老婆,女儿非常兴奋,边喊边向我挥手。我向女儿摆了摆手,打起精神,在些许的亢奋,甚至没有太多感觉,就跑过了终点。 就这样,我的首马结束了。的成绩,无所谓快慢,也谈不上满意不满意,真正让我有收获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在首马之前,我看了很多攻略和经验贴,心里是各种滋味,有很多感受不能理解,有很多经验没有采用,经历后才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对经验之谈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很多事都是这样,看的、听的、想的是一种感受,经历后可能又是另一种感受,甚至可能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感受。经历多了,感受多了,回忆多了,无论是苦辣酸甜,人生就充实了。 跑马就像万花筒,不断有新变化,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的首马,前半程一公里一公里看路边的距离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中间跑得比较惬意,心态也稳了,更加从容,心想就这个节奏跑下去吧;后半程体力下降了,总是想怎么还不到一公里,距离好像变长了,时间也变慢了;到最后接近终点时,又燃起了激情。 第一次总是印象深刻。回首自己的首马,记忆清晰,满是青涩。青涩是一种特殊的回味,历练多了,便由青涩变得成熟。前段时间读《刘伯承传》,对此特有感触。书中讲刘伯承用兵如神,但在当班长第一次带兵时却一样的青涩,当时一喊冲刘伯承自己就跑了出去,很快就发现,没有一个兵跟着,多次历练后才有了后来的练兵治军之法,爱兵如子、用兵如神。 (三) 吃一堑,长一智,我也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本来计划年元旦来个开年首跑,开个好头,结果盐亭半马推迟到了三月。尽管推迟,跑步没有停下,即使过年在家,天气非常非常冷,依然每天跑个几公里。有了泸马的经验,盐亭半马跑得比较轻松,那天下着小雨,气温有点低,我起跑时尽可能控制着速度,之后保持恒定速度,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极点感,在临近终点还可以加速,成绩比泸马快了1分钟,抛出了自己的水平,有种舒畅感。 之后的很长时间都在坚持跑步,形成了习惯。体重进一步下降,重回大学水平62kg,进入了正循环。与马拉松结缘后,总是想去跑个全马,倒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或挑战什么,只是想去体验“真正的马拉松是从30kg后开始”的真实感受。等了很久,也没有周边合适的马拉松,于是报了10月的宜昌全马。后来,成都决定举办首届马拉松,于是9月23日的成马成了我的首个全马。 尽管跑了两个半马,但对于跑马拉松我还是绝对的菜鸟,缺少最基本的常识和概念,幸好在9月初跟柏平跑了一次30kg,长了知识,加深了认识。柏平告诉我,首马能跑下来就是成功,不要受伤,要补给,要匀速等。这些让我受益匪浅,当然有些经验到跑后才更加觉得可贵。 成马的跑友非常多,规格很高,有央视直播,赞助商也有实力,赛道是笔直的,几乎没有起伏,而且9月23日那天,阴天,不冷不热,可谓天时地利。美中不足的是,这周工作有些多,有些疲惫,肚子不给力,周五下午去成都时还在跑厕所,好在喝了红糖水,肚子竟奇迹般的好了,且经过一晚的休息,精神状态回来了。 早上在去往起点的摆渡车上,有的跑友很兴奋,我保持平静,于我真正的考验要开始了。我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心想能跑下来,跑出自己满意的状态就好了。起跑前,认真的拉伸,还吃了个能量棒。起跑后,人流非常大,我位置不靠前,有利于我控制速度;渐渐的,人流稀疏了,我也渐入佳境,感觉状态很好,半马跑了,有点小兴奋,没有累的感觉,自以为可以保持速度到终点,于是心里有了成绩目标,要进。自我感觉良好没多久,小腿有点变硬,我知道不妙,想到要吃盐丸,结果用纸包的几粒盐丸在腰包中成了粉末,和汗水、纸屑混在一起,已没法吃了,于是在后面的补给点从补水改为补饮料。同时,为了不抽筋,主动降速,配速由降到左右,不再管身边的跑友,自己跑自己的,心想这样也还是能进的吧。好景不长,30km后,小腿抽筋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过医疗点时请志愿者喷喷雾予以缓解,喷了几次,效果就不好了,不得不经常去路边压腿,跑跑停停,配速降到,自己也不再想成绩,能坚持跑到终点就好了。就这样,坚持到了40km,小腿更加不敢发力,在医疗点请志愿者压腿按摩,休息了几分钟,才防止发生抽筋,之后慢跑到终点,成绩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想想柏平那句“首马能跑下来就是成功”,颇有感触。 全马才是真正的马拉松,与跑半马、10kg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会经历身体和心理的洗礼。没有严肃的态度、平日的积累,只会让自己变现狼狈,处于危险。人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马拉松的跑道上,能够还原更真实的自己,让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厚积才能薄发,自己30km后的狼狈,有不切实际目标导致的节奏紊乱,有补给方面的经验不足,主要还是平时的训练不够,腿部肌肉力量不足,承受长时间疲劳的能力弱。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样,风风火火的开头不难,难在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这就是我的首个全马,美中略有不足,经历让人难忘。马拉松就是这样,你无法改变已发生的比赛,即使有不足,也只能在下一场比赛中弥补。生活也是这样,过去的成了回忆,只有向前看,才能有更多美好的回忆。 (四) 成马后,我开始使用华为运动健康中的训练课程有针对性地锻炼小腿力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宜马。 11月19日宜马如约而至。由于做了一天车,一周的疲劳没有得到恢复,早上的状态没有成马时好,自己也没去想要跑什么成绩,只是想有一段新的经历,完整地跑完,善始善终。起跑时没有往起跑线挤,对于几个小时,几分几秒没有太大意义。开始后刻意压着速度,直到9公里才追上的兔子,之后跟着重庆的一个大哥相伴而行。重庆大哥非常开朗,我们边跑边聊,同时欣赏着路边的风景,我终于有种享受马拉松的感觉。在重庆大哥的带动下,我也开始与赛道边的志愿者、啦啦队、观众互动,感谢他们,并与周边的跑友互相鼓励。就这样,我俩一路向前,配速很稳,不管是谁超过了我们,我们超过了谁,也不去管上坡还是下坡,更不去管牢骚满腹的跑友怎么那么多不满。不知不觉,就到了30km,我知道真正的考验要来了,这一次我要坚持跑完,不停也不走。由于之前速度控制的很好,没有冒进,直到37km,小腿才有些硬,我减小了步幅,加快了摆臂和步频,略降低配速。就这样,我和重庆大哥相互鼓励到了40km。重庆大哥体力很好,我让他先跑,我还是一个速度向前,没有冒然提速。临近终点,有的跑友在咬牙加速冲刺,我不去管,心理很平静,匀速通过终点,小腿尽管有点不舒服但没有要抽筋的迹象。看到有些跑友冲过终点后小腿抽筋,走不了路,痛苦的样子,我在想那几秒真的那么重要吗,所谓的PB真的那么重要吗,晒个朋友圈让别人点个赞真的那么重要吗。 宜马,我非常满意,满意这个结果,也满意整个过程。这让我想起母亲说的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以前没太多感觉,现在品味一下,很有哲理。这是一次初中返校母亲说的,那时家里不宽裕,每次周日下午母亲都骑自行车载着我和哥哥去十几里外的学校,经常都是旁边的人不停的超过我们,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也有人开车,母亲宽慰我们就说了这就话,意思是只要不停的向前骑,到学校也不会太慢。 这次宜马也应了母亲这就话,我没有追求太好的配速,就是一个速度向前,不停不站,尽管状态没成马好,赛道也没成马好,但跑得更轻松,成绩也更好。生活也是这样,不要只看一时的好坏,要从更长的时间去看。所谓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收获更多美满的结果。 马拉松最经济的跑法就是匀速,是耐力、克制、坚持、跑出自己的状态、追求内心的平和,生活也是这样,最好的状态是静水潜流,不是大起大落。 经历了第二个全马,我才开始加深了对马拉松的认识,其实马拉松是一种生活态度。 (五) 宜马的下一周,我去跑了剑门关半马,以另一种方式体味了蜀道。年,我骑自行车去西安走过这里,没有太多感觉,不过是树木苍翠、两山间夹盘山路。这次报名去跑,一是看红叶,二是免费的剑门关门票。 剑门关半马还是很有特色,十几公里的盘山路,从剑阁县城一直爬到剑门关景区。在剑阁县城是平路,看到了女儿和老婆给我加油。出了县城,就是上坡,由于弯路多,看不到什么人,几乎是自己一个人跑。有了上次宜马的体味,我这次依然很享受比赛,边跑边看风景,见到路边的志愿者、摄影师都热情的打招呼,感谢他们。就这样,跑步不再枯燥,反而增添了很多乐趣。最后2kg是石板路,跑起来并不舒服,但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成绩,跑出了自己的水平,排名20,让自己有点小吃惊。在返回剑阁的摆渡车上听司机说,很多人都跑崩了,六个特邀的非洲选手,只有一男一女跑到了终点,其他四位拉上了肌肉,上了收容车。当然,也有很多的跑友抱怨,这样的赛道太虐,国骂不断。其实,我想大可不必,不一样的赛道,反而增添了不同的经历,一样的赛道反而索然无味。生活中也是这样,与其抱怨,不如摆正心态,学会调节自己,享受生活中的不同滋味。 很多跑马拉松的人,都想拍照,留下回忆,我也不例外,每次跑后都会去上赛事网站的照片中找。开始几次一张都找不到,宜马时有了七八张。仔细一想,终于明白了。赛事是免费提供照片的(付费的除外),摄影师就在赛道上,坐着、躺着,各种姿势,我们跑步时能够看到。问题来了,成千上万的跑友,一个摄影师为什么会拍你,拍了为什么会上传呢。宜马的变化在于重庆大哥带给我的积极心态,与志愿者互动,向志愿者致谢,当然也包括摄影师。正因为有了感恩,有了赞美,有了微笑,摄影师更愿意拍你,拍出的照片也更有效果,他也更愿意上传上去。生活和工作中也是这样,不要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要心存感恩之心,感谢别人的付出,积极传递正能量。 跑马后,很多人关心我,要注意保护膝盖,我很感激。实际上,很多跑友也受各种伤病的困扰,而我却一直没有伤病。我想,跑步的确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但跑步不等于一定受伤,关键是要得其法。尽管是业余跑友,也一定要有专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比如,正确的跑姿、循序渐进、科学拉伸、有针对性力量训练等,总之,不要盲动。这与工作学习非常类似,总要有正确的方法,凭着一身热情就往前走,结果要么是事倍功半,要么是无功而返,甚至是起了副作用。 这就是我与马拉松的情缘,这段情缘才刚刚开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马拉松不仅仅是一次比赛,它应融入生活,每次比赛不过是一个仪式。在每一次奔跑中,我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启示,这或许也是《阿甘正传》中为什么很多人能从阿甘跑步中得到启示的原因吧。 供稿单位:周宏亮/院综合计划部 编辑:彭子菡胡倩 编审:李倩珉梁冯勇 监制:韩长林 公开投稿邮箱:zskexuecheng qq.白癜风传染吗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xw/13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