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山,形似牛头,故而得名。牛头山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15公里,它是剑门山的东支,海拔米,昭化古城境内最高山峰。位于清江河南岸,嘉陵江西岸,是一座巨石耸立的大山,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成就了它成为昭化的文化大山。 《三国志》记载,姜维在年至蜀汉亡时炎兴元年(年)仅仅10年中,就有5次出兵,平均两年一次。相传邓艾大军十万围攻葭萌关,军情失利,节节败退,姜维撤出葭萌关一路向西,经天雄关,退守至牛头山。 被大军围困,山中缺水,姜维得诸葛亮托梦,山顶掘坑,得水半池。无论是传说的精彩,还是自然地理的神奇,牛头山顶“姜维井”中的半池水是不争的事实,至今依然存在。 明末清初的大臣,著名书画家王铎有诗曰: 近望牛头山 汉西郊野望牛头,滚滚寒云万顷流。 钟磬不关兴败事,藤萝犹挂古今愁。 树连山色低秦塞,水带军声别阆州。 割据雄图忧后日,夕阳无语下寒丘。 昭化一名的得来,自宋代开始,传说为太祖赵匡胤钦赐。 乾德二年(公元年)冬,王全斌奉命南征后蜀,连克兴州、利州、益昌(今昭化)、剑门等地,迫使后蜀皇帝孟昶奉表投降,降后携其夫人“花蕊夫人”被掳入京师汴梁。 王全斌其人,凶猛异常,杀人如麻,纵兵掳掠,激起后蜀军民反抗,因而获罪。北宋思想家、宋理学先驱石介曾作诗《偶作》评价: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强邻。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岂兹将师间,逈无晋公伦。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平生读诗书,胸中貯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赵匡胤为平息民怨,免除当地徭役,减免赋税,将“益昌县”更名为“昭化县”,意为“昭示帝德,化育民心”。从此,这一地名再也没有改动,直至今日。 牛头山,今天是昭化古城的著名景点之一,其实,我要告诉你:自赵匡胤开大宋王朝开始,牛头山就是昭化在宋朝的著名旅游景点。 洪咨夔,南宋著名诗人,昭化古城的老常客,一生中写了许多关于昭化的诗词。他博学善文,尤专经学、诗词。任成都路通判届满出蜀时,“得书数千卷,藏萧寺”,与其父洪钺“考论讽诵,学益宏肆”。可见他还是一位藏书家。 春日的一天,他和朋友伯矩一起登牛头山游玩,登顶远望,看到昭化县城的人间烟火,看到山顶寺庙的香火繁盛,触景生情,写下《伯矩同登牛头》,诗曰: 两翼城包险,三分寺占奇。市嚣芳草隔,古意落花知。岁熟人情乐,时清物态熙。江山输眼底,尽是太平诗。 说到寺庙,不得不说曾经在昭化牛头山的一位宋朝高僧、诗人释绍昙。他云游四海,理宗淳佑九年(公元年)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公元年),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年)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 昭化牛头山,古时曾有佛刹数楹,其山腰还有天雄关“摩云寺”,姜维庙、牛王殿、马王殿等建筑林立。大师释绍昙登顶牛头山,写下《缘侍者之浙右》,诗曰: 一本潼川花瑞菜,全蜀知名谁不爱。夜雨丛凝色染蓝,春风花噀香如麝。不知何处得灵根,栽遍牛头山后前。古佛低头看不厌,声闻鼻孔衩渠穿。上人携种游江浙,味与首阳薇不别。伏虎岩前清客尝,老饕嚼断娘生舌。余香分饷老芝峰,彷佛家园小摘同。此去零星休卖弄,珍藏大作苏陀供。 花瑞菜,应该是今天我们常说的花菜,也叫花椰菜,老少咸宜,妇孺皆爱。看来,宋代的牛头山前后,花菜是当地爱种的蔬菜。 宋代名臣、词人李曾伯登牛头山,他的词喜欢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写下《水龙吟·甲申潼川玩月》,词美意浓,词曰: 西风吹上牛头,天涯慰此人情耳。 斜阳任晚,青山全似,故人知己。 迤逦归来,须臾懒去,桂华犹未。 待冰轮推上,梧桐树了,更儿是、点儿几。 满眼碧天如洗。 便分明、水晶宫里。 区区玩事,一觞一咏,一灯而已。 欲待无眠,争如且恁,有无穷意。 怕嫦娥,隔窗偷看,须下却、帐儿睡。 这是旅行昭化何等的境界啊?居然在牛头山顶搭起帐篷,在里面睡着,还怕被嫦娥隔窗偷看,当今驴友可没这番高见,这首词,应该是旅行昭化的巅峰之作,不为过吧? 当地人都知道,在昭化有名山两处,一为牛头,一为人头,两山隔望,奇景似幻。 人头山,也叫云台山,海拔米,传说为邓艾人头所化,在今蜀道金牛道大朝驿。 另一位宋人程公许,宜宾人,曾在四川多地任职。途经昭化人头山,也许是路过的角度非常特别,在他的眼里,居然看到了一座独立的山峰,形似二郎神的样貌。二郎神,是儒道释三方和古代官方尊奉的神祇,是一位神威显赫、善于变化、英勇善战的天神,据说他能安四方,护边陲,解民苦,助中兴。程公许于是立即写下:《人头山肃谒石壁清源真君像》 人头接剑门,濯濯危髻绾。一峰表独立,层崖平若剷。有一伟丈夫,远莫辨眉眼。异闻验清源,奇质自天产。三生旧缘契,邂逅一笑莞。江流怒未平,父功子其僝。坐令老蛙缚,笑看离堆铲。陆海擅两川,利百倍灞滻。神圣杳难诘,事或载编简。明德远矣哉,椒浆酌盈琖。 牛头山,自得名以来,就与瑞兽牛终身关联。牛,有着倔犟之气、冥顽之气,牛气也是吉祥之气、浩然之气。据说,凡是上昭化牛头山拜过牛王的人,就会沾上神奇的牛气,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实现人生的梦想。时至今日,当地的广元人、昭化人和邻近的陕西人、甘肃人都喜欢登牛头山,特别是每逢过年的时候。 清代的诗词里,更有不胜枚举的诗词佳作,如李调元、王士正、杨潮观、常纪等名仕均在昭化古城登牛头,写诗篇。 下面,就列举几首,同看牛头山的旖旎风光和牛头山背后的故事。 牛头山 清.李化楠 牛头高耸青宵上,巨石谽谺嶪相向。 剑阁西连百里翠,相连奇峰幻化难名状。 我来陟其岭,苍崖古木悬。 下视诸山具拱立,直疑此各可通天。 山僧起寺临空阔,倚槛更觉双眸豁。 长江滚滚抱城流,疏林晚霞走飞末。 晴云联袂起,危径排石齿。 不虚古人登天拟,蜀道之难从此始。 观牛头山 清.郭志融 百折不能到,牛头高莫窥。 竟望如缥缈,但觉行逶迤。 凌空腾烟过,群山失嵌城。 高者如培塿,低者如平坡。 古茸拓片壤,城郭青微微。 嘉陵绕其肋,白水交其颐。 茫茫数百里,可以一手挥。 阴偏不受日,时有寒云飞。 左转眼忽暗,数峰尤谲奇。 青天已在地,更上当安之。 谈笑问山灵,尔何戏我为? 宿牛头山下 清.朱孝纯 舣棹千山里,巴江若雾深。 峡风吹急雨,云气截平阴。 淹滞从来惯,沉沦忽至今。 牛头在咫尺,相望负登临。 牛头山留别 清.宋思仁 凄风桔柏咽江流,月照牛头万古秋。杜宇亦知千载恨,声声泣血过危楼。 牛头山 清.李调元 峨峨上牛头,一握天在手。 浩呼风四来,纷诧夔魉走。 盘空大石蹬,钩梯其何陡。 人与白云浮,路在垂猿右。 乍见岷峨低,方知华岳后。 长行力已疲,徒御相携负。 攀槛如猱升,翻笑健成叟。 山僧怜我困,招坐佛阁牖。 抉眼纳千嚋,一览真不朽。 却看旧题壁,吁嗟重回首。 到了今天,以牛头山为创作源泉或背景的文化作品依然源源不断,涉及书法、美术、摄影、诗歌,连绵不绝。文末,就以当代人刘强创作的《梦回昭化》(节选)为结尾,语与读者,诵于众人: “人们传说中,牛头山护佑着古城。 站在街角,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 那是一座挺拔的大山, 千百年来,一直在深情的凝望。” (图文/翟志刚年12月15日星期四于昭化古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xw/13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