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早上,剑阁县汉阳镇翠云社区,当地护林员与剑阁县电信、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古柏林,捡拾周边垃圾和杂物。近期,剑阁县启动全县古树名木“大普查”,成立12个普查工作组,以翠云廊沿线的蜀道古柏为主要普查内容,兼顾零星古树名木,旨在进一步查清全县古树名木存世数量、生物特性、地理分布、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等,完善“一树一档”图文数据库。以“大普查”为契机,剑阁县各地发起环境整治活动,为古柏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谋求更大保护力度,剑阁县创新探索“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建立古柏保护协调机制,推动全县各部门、乡镇整合力量,共同为蜀道古柏再加一道“保护网”。为何探索?形成古柏保护合力剑阁县是四川省古树名木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翠云廊古柏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全县公里的古蜀道上共有古柏株。对古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涉及林业、文旅等多个部门,而剑阁县境内有古道古柏的乡镇多达9个。单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乡镇无法护得古柏周全,也无法将古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地方发展的经济优势。如何统筹各方力量,打出护柏“组合拳”?剑阁县创新提出“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建立古柏保护综合协调机制,专题研究区域党建、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雄关剑门党旗红”党建品牌推广等具体事宜,协调统筹开展工作。“让各个乡镇、部门之间的沟通更顺畅,问题解决速度就能更快。”剑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的建立,是为了让古柏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制度更加健全,保护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古柏群落生存环境全面优化,文化价值得到更好利用。怎么实现?因地制宜建组织体系11月30日一大早,汉阳镇翠云社区的护林员刘映芳开始巡护古柏。“我巡护的区域有一部分古柏长在场镇上,周边人口多,生产生活容易对古柏造成影响,要特别注意。”刘映芳说。除了护林员每天巡护以外,翠云社区党员干部也参与古柏日常保护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剑阁县在全县有古道古柏的乡镇建立了村(社区)级的古柏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社区党员干部牵头负责古柏的日常保护、人员组织管理、树情状况上报等相关事宜。保护不只在村(社区)一级。目前,剑阁县围绕“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搭建起一套完整的体系架构。“我们根据古蜀道在剑阁县内呈Y字形分布的特点,搭建起综合、西段、南段、北段4个‘党建+古柏保护’协调平台。”剑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协调平台由县委组织部、县林业局等部门牵头,下设古柏推广、古柏人才孵化、古柏旅游规划等次级平台,负责翠云廊古柏生态功能区党建示范建设;西段、南段、北段协调平台则由古道古柏沿线乡镇与县林业局共同组成,下设村(社区)党建协调平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差不多每月都会开一次全县协调会。”汉阳镇组织委员郑天伟说,有了统筹协调,许多以前不好解决的问题,都很快得到了回应和解决。比如,汉阳镇辖区内有部分电信线路影响了古柏生长,在统筹协调下,剑阁县经信部门协调电信部门对线路进行了迁改。进度如何?资源聚集完善保护机制汉阳镇七里村护林员赵明一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xw/131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