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新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375.html
诗的大意是:迎着灿烂的朝霞,我告别了白帝城,乘船经三峡,仅一天时间,便抵达千里之遥的湖北省江陵县。沿途奇峰怪石林立,两岸不时传来猿猴的长啸,叫声在空谷传荡,轻舟一叶,穿行于峡谷之间,飞流直下。诗的第二句以“千里”和“一日”对应,来衬托乘船顺江而下的速度。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实际上,从巴蜀到江陵再快也得三天。这种夸张的手法和“白发三千丈”之类的名句一样,是诗人的惯用手法。在此落彼起的猿啼声中,要描写船的速度,还是以“一日”来形容更恰当。告别朝阳映照下的白帝城,顺江而下。千里旅程,仅用一日。这惊人的速度,反过来说明了逆水上行的难度。从长江经三峡进入巴蜀,确实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李白李白是巴蜀人,唐代孟棨在《本诗事》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於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根据这一记载,《蜀道难》是诗人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翻越蜀栈道到长安时写的。该诗从“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从长安到汉中的斜谷,再从斜谷翻越剑阁山,进入四川成都的北山道的险峻,不亚于三峡天险。沿途道路坎坷,难于逾越。李白在这首悲壮的诗歌中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岸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这段诗的大意是:群峰与天间隔不到一尺,干枯的松树倒挂在绝壁上。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在山涧中急流。哗哗的流水撞击山崖,推倒岩石。千万条山谷发出雷霆般的响声。蜀道是如此地艰难。啊,远方的来客,你为何要到此地?剑阁山高大雄峻,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镇守此地的人,如不是贤明的君主,就会象豺狼一样危险。人们将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豺狼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都锦官城虽有无穷乐趣,但还是劝君早早回去吧。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我侧身西望,不时地长叹。以上所引的只是全诗的后半部分。该诗以七言为基调,由长短交错的句子构成。这是按乐府的格式写的。乐府歌谣有奔放自由的旋律,反而适合于描写巴蜀栈道的惊险。诗人还将蜀道的惊险与人生道路的艰难联系起来,展示了人生必然遭遇的无限悲哀。从这一意义上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贯穿全诗的主题,是象征性的表现。要由陆路进入巴蜀,必须跨过蜀栈和秦栈两条栈道,困难重重。栈道是用木板架设的通道。有些险峻的地段没有路,只能在绝壁上凿洞,插入铁棍或木棍,用木头搭架子,上面铺上木板。由于道路狭窄,人马只能勉强通过。从陕西省沔县开始,越过险峻的剑阁山到四川省梓潼的这段山道称蜀栈翻越大巴山,渡过嘉陵江的这段栈道长达公里。从陕西省进入四川的秦道特别危险。勉强架在绝壁上的栈道,形同吊桥,人马行走时摇摇晃晃,令人提心吊胆。往下看,数百丈深的峡谷烟雾蒙蒙,张开大口,仿佛要把人一口吞下。失足,人马都会摔得粉身碎骨。从东北面进入巴蜀的山道如此艰难,而经三峡逆流而上的长江水路也是险情重重。然而,在这些天然屏障的背后,是一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自古称为“天府之国”。从宋代起,巴蜀政名“四川”。这是因为有四条河流,即岷水(岷江)、泸水(金沙江)、雒水(沱江)和巴水(嘉陵江)流经巴蜀,故而得名。“巴”古代是巴子国,位于现在的四川省东南部。秦国灭了巴子国后,正式改为巴郡,首次划入秦的版图内。“蜀”是现在四川省西北部,古代这一地区是蚕丛氏统治下的王国。国名取蚕的幼虫名蜀,称蜀王国。群山环绕巴蜀四周,群山环绕。这些山,低者一千来米,高者达七、八千米。据说,由于山太高而遮挡了阳光,巴蜀的狗见了太阳,十分惊慌,朝着太阳叫个不停。故有“蜀犬吠日”一语。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是由于蜀道难行,从未到过此地的人便产生了这种毫无根据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xw/129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