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新华社成都7月3日电(记者李晨曦、萧永航、周以航)自年以来,相隔几千里的浙江与四川紧密携手,浙江省11个市62个县与四川省12个市(州)68个县结对,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实施帮扶项目个。三年多过去了,百姓的一个个期盼变成现实。“摊”出新就业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帮帮车间”,35岁的“熟练工”马发英正带领工友们赶制一批裤子订单。两年前,为了照顾患病的家人,马发英决定不再去外地务工,“帮帮车间”的建设让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从车间到我家只需要2分钟,工作是计件制,一个月能挣多块钱,空闲时间也不少,能照顾家庭又能贴补家用。”马发英满脸喜悦。5月16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帮帮车间”中,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新华社发马发英工作的“帮帮车间”,是浙川对口工作“组团式”帮扶项目“帮帮摊”的升级版。年6月,浙江杭州上城区和四川广元剑阁县联合推出“帮帮摊”项目,提出“一‘摊’养一家,‘摊’出新就业”,引导浙江专业团队入驻,组织培训低收入人群,帮助实现就近灵活就业创收。从小规模的“小摊生意”,到成体量的车间,促进就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四川省帮帮摊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昝旭东介绍,“帮帮摊”有效整合了浙江的小商品产品优势和四川广元的人力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帮帮摊”已帮助广元余人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在元左右。年以来,浙川对口工作在四川25个重点帮扶县启动实施项目个,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个,越来越多“帮帮摊”项目在川落地,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插上蓝色“翅膀”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车间里,一群学生正在上实操课,深蓝色校服的校徽上是一只翱翔的蓝鹰。曾一度因为经济原因面临辍学的彭华宇如今就读于“蓝鹰工程”冠名班,学习数控机床技术半年,现在已经能独立制作零件。“感谢‘蓝鹰工程’能让我继续学业,未来我想学好技术、考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彭华宇说。5月16日,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车间里,身着“蓝鹰”服的学生正在上实操课。新华社记者李晨曦摄年,浙川两省以诸暨—沐川为试点实施“蓝鹰工程”,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等订单式培养“蓝领”人才,挖掘培养学生技能长板。校园内建起机械加工、袜艺设计等实训基地,还有绍兴等地教师定期来此授课。“一个学生高质量就业,会带动一个家庭高质量脱贫。”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王刚介绍,学校先后组建“蓝鹰工程”冠名班24个,累计培养学生名,毕业生就业月薪大都在元以上。目前,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共名学生赴绍兴就读实习,名学生赴浙江零跑汽车生产基地顶岗实习。“蓝鹰工程”为西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东部企业优秀技工短缺问题同时提供解决方案,一只只“蓝鹰”正在山海间振翅高飞。“织”就医疗网络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雅拉乡三道桥村脱贫户张建林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想要直起身板”成为了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年,医院在康定市开展“重塑人生脊梁”公益慈善项目,张建林由此有了在杭州接受免费治疗的机会。“没想到还能直起腰来,太感谢萧山的医护人员了。”每每提起此事,张建林都激动不已。组团式帮扶不仅精准帮老百姓解决了最迫切的医疗问题,还带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制度,培养了一支“留得下”的医疗队伍。在四川凉山彝族医院,“一张网”连起了整个县域的医疗资源。年3月,医院对口帮扶打造“心电一张网”,30余台心电检查设备落实到位,覆盖甘洛县16医院18个科室,让县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具备心电图的检查和诊断条件,帮助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5月15日,四川省凉山彝族医院内,医护人员正在进修学习。新华社记者李晨曦摄“我们完成了许多‘甘洛首例’手术,组织40余名医护人员赴宁波进修。”宁波医疗骨干组团式帮扶队队长、医院院长金海英介绍。年3月,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浙川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稳步推进,13医院共建设重点帮扶科室48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7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wl/132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