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武,江苏润商律师事务所主任 为价值而战(剑门关游记) 上午一早起来为登剑门山做准备。吃了一碗当地小吃热凉面,再要了6个小包子。然后背上干粮和水,准备登山。 我们从景区南门进去。剑门关我一直想来。发了几次狠,这次终于成行。可惜了,由于疫情影响,里面纪念姜维的平襄侯祠不对外开放。里面所有博物馆也不开放。今天只有纯属登山,沿途欣赏古代关隘,栈道了。剑门关为诸葛亮始设,是出川入川的咽喉要道。这里应设一个武候祠。因为诸葛亮是蜀国的军魂。也是此关的开创者。却不沦不类弄个姜维的祠堂。姜维最后带三万军队在此阻挡了钟会的十五万军队。而另一位伐蜀大将邓艾索性不走此关了。从阴平小道奇袭成都。钟会坐困在此,被邓艾抢了灭蜀头功。此关,两千年来还没有正面突破者。因周边山如刀削剑劈,又高又陡,有七十二峰相连,极难穿越。山地作战,大兵团难以展开,易守难攻。在冷兵器对抗时代,四川的军阀只要烧毁栈道,就可以自立为王,搞内循环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刘备在这里建立的蜀汉政权。我花去四个小时,沿途走了栈道。蜀道中的金牛道即经过此关。栈道在古代就铺了木板。狭窄处只有揪住铁索才能行走,也称鸟道。还有猿猱道。都很危险。读过李白《蜀道难》的不难理解。到了山顶,现代人搞了玻璃栈道,站在上面,不敢往下俯视。往前看,剑门七十二峰一字排开,非常壮观。山顶,还有梁武帝萧某修行的梁山寺。这个不务正业,把治国当儿戏的皇帝就不谈他了。 对四川,我天生有好感。这里得山水的滋润,出美女。如卓文君,花蕊夫人,武则天。出才子,如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中国顶极文豪曾在这里得到滋养。名胜也很多。挺适合人居。四川人像生活在天上一样,比较悠闲。四川面积同法国一样大。海拔也不高。人口很多。在我心中,就把四川当法国了。剑门关,对四川极重要。刘备集团在这里呆了五十年时间。我对三国这段历史很熟,也自然站在为价值而战的蜀汉这一边。 对历史,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中国人实际上还是价值优先的。刘备的蜀汉虽然败了,但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怀还是值得褒扬的。蜀汉君臣是鱼水关系,而不是鱼肉关系。官员都很清廉,政治稳定。没有多少政变。很少发生内部屠杀。这比魏,吴不同。如果问我想到哪里打工,我自然想去蜀汉。北方司马家族靠阴险起家,有才华的人只能靠喝酒装傻苟活。大臣们为了安全只能选个呆子当皇帝。虽然晋统一了三国,但很快腐败。后来五胡乱华差点把汉族弄得亡国灭种。虽然北方胜了,但一蟹不如一蟹。我反而对蜀汉情有独钟。关羽死后封帝了。代表了武圣。成了信义之神。诸葛亮成了千古名相。我喜欢他的开诚布公,写文章推心置腹。至于刘备成了仁君的代表。他们的君臣相处各擅其美,美美与共,代表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刘备一生为价值而战,实现了草根逆袭。刘备集因的大多文官武将也都在为价值而活,为价值而战。包括最后的姜维,也是一代战神。甚至千百年来被嘲笑的阿斗,我觉得也是一位很有统御能力的官二代。亡国时,许多文臣武将还是很忠心于他的。 来剑门关,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凭吊英雄。历史虽然是胜利者写的,但许多失败者却是道义上的成功者。有些成功者虽然成功了,却因为赢的太卑鄙而遭到唾弃。人生为价值而战,虽败犹荣。致敬,曾经踏过剑门关的蜀汉英雄们。 -9-2 世代相传的美好(翠云廊游记) 下午去剑门关不远的翠云廊风景区吸氧。上午登关,两个字难受。下午看树,两个字享受。这里从战国开始,入蜀的官道两旁都有政府种的柏树,此风相沿至今。各代地方政府都有明令保护。从明朝开始,这里的地方官员离任,新官上任,要清点交接古柏,并沿袭至今。我们曾为南京的法国梧桐骄傲。到这里,更为翠云廊娇傲。看到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种的高大行道树,四季长青,葱茏叠翠,很是陶醉。树龄有几百年,几千年的,太多太多。有秦始皇下令种的皇柏。还有张飞任太守时种的柏树。都挂牌保护起来。在里面很凉快,犹如空调。此地民风淳朴,人们视古树为神。中国古代由于朝代更替,有毁了再种,种了再毁的旧习。所以很难看到这成片的古树,有百十多公里长,且福泽数千年。剑门人世守良规,代代累积财富,千年树木的精神,正是我们各地要师承的不以政治分歧毁灭财富的风尚。 -9-2 葭盟关原来在这里(昭化古城游记) 上午游了广元的昭化古城。这里离剑门关只有五十公里。在剑门关南边。昭化古称葭萌关,为苴国都邑。刘备入川,将这里作为根据地,苦心经营一年。然后取得四川。刘备取成都后,将这里改为汉寿县。晋统一后改为晋寿县。到唐时改为昭化县。已有建城史年。建县史年。因离剑阁较近,这里是蜀汉政权的军需供应中心,也是除汉中外的第二军事大本营。费祎的大将军府设在这里。古城内古迹很多,有纪念费祎的敬侯祠。昭化县衙,科举考棚,文庙等。在街上,走进几个大院,很有地方特色。这里院子内南北通透。中间是狭长的露天阳台。昭化古城位于嘉陵江,白龙江,清江,三江交汇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昭化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治理的地方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美誉。县衙里有诬告罪加三等,越级上访打五十大板的告示,看来古今法理变化不大呀。辜家大院有“世守良规”牌匾,追求良法良治乃是人之本性。 -9-3 佛像背后的人生(皇泽寺,千佛崖游记) 下午游了广元的皇泽寺。广元是女皇武则天出生地。广元每年将9月1日定为女儿节。皇泽寺有很多与武则天有关的文物。因为武则天为了做皇帝,自称弥勒佛转世,这里供奉了她的真身塑像。也看了她咸鱼翻身的逆袭史,将人性扭曲的所谓成功史。总之是一个能干的女主。与命运抗争的女主。与男权挑战的女主。但最后还是败了。因为宗法制度她对抗不了。皇位不可能传给侄子,只能传给儿子。因为她死后要靠儿子祭祀,侄子不可能祭祀姑妈。女人再凶,总有绳索套住你。不过武则天能做皇帝,也与社会开明,李家男人不争气有关。家庭内部总有一个挑担子,担责任的。男人能挑担子,还是由男人挑。男人强势,女人就不要强势。两个都强势,就难以维系。有分工合作最好。另外谁作主,要相信专业,经验,见识。让有能力人的能作主,敢负责。男主还是女主,要靠实践去检验。互相协商的基础上要有拍板者。武则天做皇帝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然了,我认为女人强势不可怕,就怕不读书,不学习,一味蠢,一味蛮,就可怕了。就像慈禧太后,驾驭臣下的能力有,但政治眼光还是不足,凭其识见,无法领导世界变局中的中国。皇泽寺中还有世界十大女王事迹展。真把女人的话题做透了。来这里也学到不少知识。像以身许国,终生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像虽不管事,但还受国民尊重,在位期间国土拓展到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确实了不起,胸襟学识与美德要比武则天,慈禧强多了。 千佛崖在四川金牛道上,蔚为壮观,从北魏以来,多为民间开凿,有石窟近万。是四川最大的石窟群,当然与龙门,云冈不好比。没有大的石像。我主要是听导游讲每一石窟的故事,看石像傍的书法题刻。皇泽寺与千佛崖都在嘉陵江畔,还是很有气势的。既然到这了,还是要来一游。 -9-3 诗仙应该坐高铁回来了(游李白故里) 今天上午来到江油的青莲镇,探访其故宅。看到其妹李月圆的墓。仿佛李白还在家中,纵情诗酒。其故居景色不错,宅靠天宝山。青江与涪江从此经过。这里水路运输发达。导游说,李白出川未走陆路,即从蜀道入汉中,再到长安这一线。而是从家门前坐船到峨眉山,下三峡这一线出川。未出川前,他游过从家乡到剑阁这一段蜀道。大概一百多公里。也游过成都,拦住益州都督府秘书长的专车,投送文章,得到赏识。也去过重庆向太守李邕求职,遭到冷遇。总之他不想参加科举,想走毛遂路线破格录取。不成后,最后一心学道,走终南捷径,遇到玉真公主,贺知章这些大枷的推荐,才获唐玄宗的识拔。当了两年文学侍从:六品的翰林待诏,相当于中办秘书。他的一生待解之谜太多。一是从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的中亚碎叶迁来江油,身份不明,不敢参加高考。李白恐是胡人血统。其父李客,恐是攀附高门为姓。李客无疑是个有文化的商人。从李白的诗中能看到家中的文化氛围。二是二十五岁出川后从未回来。真是出家无家。很绝决。但在外又经常想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哭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但他的诗文讳言父母,只谈自己的儿女颇黎,明月奴等。他父母是否因杀人了,逃避仇家到此?不得而解。反正善于弄钱,家底很厚。不然带不了几十万金出川。他有剑术在身,不然在路上早被强盗给哄抢一空了。他一去不回,除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因为回家的路太难走。不是说行路难,行路难么?回一趟家要好几个月呢。在外苦钱真不易。又喜欢大手大脚惯了。只能在外混吃混喝混玩。外面的机会多。回家混父母,太没脸面。他出川想学谢安,治国平天下。哪知混得不好,衣锦还乡不可能了。诗人要面子。只能流浪在外混点知名度,弄点软饭吃吃。由于有唐玄宗李隆基大大加持,身价提高不少。即使后来李大大不喜欢他,但对诗人表面上还是好的。被赐金发还,给了很多封口费。李诗仙更加有资本去交游天下。到处题诗,拿点润笔费,养活儿女。在皇帝身边呆过,深知混个公务员,事业编真爽。哪知投错门,跟永王李璘混一块了。差点掉了脑袋。最后索性不回家了,厚着脸皮认个亲,投靠当涂县县长,当涂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阳冰,认他族叔。其实李阳冰是毫州人。跟李白八杆子打不着。但文化人就是有这本事,不但能把天下人说成一家,也能点石成金,写一首诗,那座山就出名,那个人就冒尖。赠汪倫一首诗,须知汪先生可是大户,送了十匹马,还有丝绸布匹若干。在四川,混吃混喝,家乡人面前嫌丢脸。司马相如,苏东坡等都是出去混饭,也都死在外地。唐玄宗武断地说李白非廊庙器,但李白到死不承认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当时也没有大学可以去吹牛,也没有作协书协文联把他们养起来,更没有律师记者这些自由职业。做民意代表这些拾遗工作,他更不会讲大局。诗人本是性情中人。像曹操这样把感性和理性平衡得好的人不多。像他的伯乐贺知章那样,把酒喝得好,诗写得好,官做得久的太少太少了。也许李家少了一个孝子,少了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但他的绣口吐出了半个盛唐。一个为生命,为自由,为大自然歌唱的诗人不会死。我千里迢迢追星到这里。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追星了。江油有三个高铁站,是全国县级城市最多的。诗仙应该不嫌蜀道难,又飞回来了。 -9-4 在茅草中鸣唱(游杜甫草堂) 下午来到成都。游了杜甫草堂。这是第三次来成都。心中有一个心结。第一次来成都,拜谒了武侯祠。第二次经成都参观了几个博物馆还有宽窄巷子。这次来成都想看一下杜甫草堂。李白和杜甫的诗集我家中买了好多版本。唐诗中我读最多的还是李白杜甫二人。通过读诗写诗锤炼语言功夫。上午在李白故里。下午就坐高铁来草堂看老杜。这二人共同点都是一辈子都在跑官要官。不过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社会地位低,又是外来黑户,参加不了高考,又无政治经验,所以他根本不是做官的料。只能在自我感觉良好中,不断碰壁。而杜甫是个官二代,政治经验要足些,为人也较为低调,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所以能混到一些拾遗,河西尉(公安局长)之类的小官。后来安史之乱,逃亡中被俘,死里逃生。由于马嵬驿政变,唐玄宗走下神坛,儿子李亨另立中央,于灵武称帝。杜甫穿着破衣服跑很远的路去表忠心,李亨非常感动,给他一个小官当当。但杜甫因替官场上的老朋友房琯求情,得罪了李亨,被开除公职。后来杜甫又命大福大,傍上了一生最大的贵人,成都军区司令员(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虽是武将,但能写诗,也有几首传世。两人比较投缘,严武就把杜甫调到四川,在其帐下任工程部监理(检校工部员外郎),领一份薪水。还给杜甫盖了一个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住了四年,写了两百多首诗。中间也去奉节白帝城住了一段时间。严武经常买些冷菜到草堂请杜甫喝酒。还亲自带盘子来。可能会谈些诗歌,请杜大师指点作品之类。诗能不朽,养个诗人,严武也不吃亏。但严武手下的兵油子们,看不惯杜甫,所以严武一死,杜甫在成都的靠山倒了,立即下岗走人。杜甫写诗喜欢讽刺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相当于记者的角色,忠实记录了历史。由于属体制内官员,杜甫写诗虽然批评多,但还是站在国家立场上,是讲大局,讲政治的。杜甫在草堂呆不下去了,就坐船沿三峡出川,回老家了。来时是走的剑门蜀道。回去时是走水路。在流亡途中,杜甫经常写诗向沿途官员要吃要喝。大家都很照顾他。有一次他缺粮五天,后来一个县令送他酒食,结果杜甫吃坏肚子,得了急性肠畏炎,死在船上了。杜甫跟李白不同。杜甫有个好妻子,属于恩爱知己型。两人经常下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一家子生活挺有情趣的。杜甫在外是现实主义,在家是浪漫主义。李白在外是浪漫主义,在家是现实主义。先是在湖北安陆傍上曾是宰相的孙女,但后来妻子嫌他没收入,经常白眼以待。待李白去长安做了皇上的文学跟屁虫,跟妻子基本上就离了。后来又找了几个,要么嫌李白不务正业,要么嫌他政治幼雅。李白先后结了四次婚。都分手了。李白在诗中有嘲笑妻子是“会稽愚妇轻买臣”。朱买臣做官回来,曾嫌弃他的妻子巴结他,朱买臣说,覆水难收。这是一个典故。李白是仙人,妻子是俗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但杜甫的老婆是大家闺秀,有学识很贤慧。两人相敬相爱,不离不弃。后来杜甫走到哪里,妻子跟到哪里。“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安史之乱两个人离别后互相思念之情。杜甫草堂现在整得很大,弄得像个园林,像个土豪住的庄园。难怪杜甫在文革中,被当成地主批判。杜甫晚景凄凉,流亡归来,在水路上也是九死一生。从杜甫的死在船上,你就能理解为何李白出川后一去不回。从三峡逆流而上回家省亲,更是难上加难了。相见不如怀念。只能如此了。 -9-4 不一样的分流(都江堰游记) 上午跟团来到都江堰。孩子曾经来过,昨天跟我说就两条江没啥意思。我说,到成都不来都江堰,就不知道天府之国从哪来的。伟大的工程,没有导游,如雾里看花,终看不明白。都江堰处于川藏高原与成都平原交接处。往上去,是汶川。海拔突然升高。岷江流到灌县(都江堰原名),水流很急,易造成成都平原水患。李冰采用无坝引水分流,在泯江中部填了一个人工岛,人工岛像一条鱼。水流到鱼嘴处,水分为二。外江泄洪,内江灌溉。然后将内江层层截流。特别是在宝瓶口,将山凿成离堆,将内江部分水导入成都平原,灌溉农田。化害为利。不用筑坝,层层分流。这个方法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沿用至今,福泽蜀人。其作用超过了长城。 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进而福泽中华。汉代经济就有扬一益二之谓。近代四川,更成为中国的大后方。李冰父子被后人作为神祭祀。中国的神很多是人在世时造福于民,被后代老百姓封神的。这个不同于西方。登上玉垒山的玉垒阁,鸟瞰古堰,蔚为壮观。也理解了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诗意。来这里的游人很多。但景区实行分流法,引导各个团错锋进入,各自进入不同点开始观景。这也是学习李冰治水,自然分流吧。 -9-5 蜀人的精神堡垒(青城山游记) 上午在都江堰拜水,下午来青城山问道。两地相距十公里。都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天师张道陵曾来此结茅传道。奠定了青城山的地位。此山虽名声震天响,但其无论规模与风景,与江西龙虎山不能比。龙虎山周围的上清镇全是道教文化建筑。内容比这多。但青城山自然风光还算很幽,山峰林立似城池拱卫。山上古建筑也很多。但龙虎山看过了,看这里不过瘾。我主要看看书法。有于右任,蒋介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名人的题额和对联以及画作。另外练练腿功,为明天爬峨眉山做热身。还好,轻松爬到最高处,海拔米的老君阁。这个山,在四川很重要。如果说李冰修都江堰,灌溉农田,填饱了四川人的肚子;张天师则创立了道教,洗了四川人的脑子。四川人主要信道,尤其成都,道观特多。这里人生活悠闲,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一百元,用两百。挺想得开。就是受道教影响。道教在四川挺有市场。一是民风淳朴,二是自然风光好,三是与世隔绝。人们容易满足。容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另外天高皇帝远,朝庭对这里控制力较弱,地方官独立意识强。这让道教在四川得到发展。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汉中(当时属益州),搞政教合一,尝试人民公社,交五斗米加入人民公社。还办了公社食堂。收留很多难民,很得人心。毛主席也是其粉丝。但张鲁影响大了,挟民自重,搞起独立王国,刘璋也畏惧三分,喊刘备来攻打张鲁。汉末张角搞黄巾民变,打着道教旗号,类似法仑功邪教组织了。但当时朝庭只要你不造反,也任其发展。后来唐朝以道教为国教。创造了盛世大唐。所以青城山在道教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好多名人来此学道,使此山声誉远播。道教吸收了风水方术等诸多杂说,比较接地气。算命打卦看风水养生,成了道教的日常事务。有些庸俗化了。但成都人是精神上受道教影响大。街上茶楼很多。不到青城山,就读不懂成都人,甚至四川人。蒋介石抗战期间曾多次来青城山。有次求卦,据说一位道士曾告诫他: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未知真假。但道教追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对四川的文化繁荣作用极大。这里文化名人都是重量级。张大千,徐悲鸿曾多次来这写生,创作。在四川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李白完成了代表作《蜀道难》,杜甫完成了代表作《秋兴八首》。其他在这成长的文化大师,扬雄,司马相如,苏东坡,巴金,郭沫若等太多太多。有天下文章出四川之说。李白就是道士。他的人生态度比较豁达,因而作品受到大家喜爱。青城山,无疑是自由思想的发韧地。 -9-5 玩的不仅是财大气粗(峨眉山游记) 峨眉山,非惟景美,亦靠神助。今天上午慕名来到峨眉山。本来想回去的。但一想,来一趟不容易。还是报了一个团,来峨眉山。游程较短,因明天回去。到此一看,果真不同凡响。峨眉山本身就植被丰富,动物繁多。自然景观还算可以。加之海拔较高,最高峰米,跟拉萨略低一些。一年四季,山上很冷。加上树木多,高低分布,形成独特天气,就是雨多。一年下雨二百六十多天。基本上很难碰到晴天。有的人在山上住了七天,都没看到日出。今天释迦弁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真是赏脸,我一来就给好天。这山上最大的看点,就是海拔米处有金顶的普贤巨幅塑像。蔚为大观。到山顶上一看,很有气势。真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有人给你脸上贴金。就有人来朝拜你。让你不得不服。金顶用去黄金两吨,四面十方都能看到众生。众生也能四面八方看到他。你别以为,这金顶就是拿钱砸出来的。错了。人家有造像艺术在其中。上了世界文化遗产了。像迪拜的帆船酒店,迪拜塔一样,弄个世界笫一才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