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的聚与散,映射出的民间的生活与信仰。 从庙会透视现代中国精神历史的变迁。 迷信、乡俗、精英、革命、教育、非遗、旅游,庙会如何成为各种价值观与社会力量的角力场。 历经千年,中国乡土庙会依然在种种婉饰之下,保存着中国人的神性空间和信仰生活。 作者简介 岳永逸,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活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出版专著有:《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忧郁的民俗学》《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人生仪礼:中国人的一生》等。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九、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艺术著作奖,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所出版的专著多次进入重要书评媒体的年度好书书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者岳永逸庙会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与《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是作者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之后,最为完整、深入、成熟的一部。作者-年田野调查的北京妙峰山和河北苍岩山庙会为个案,还综合了旧京庙会的诸多记载,形成自己的庙会的研究观念。 作者在本书中对中外研究者的既有观点,以及五四以来民俗学家如顾颉刚等人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批评,指出庙会不是一个单向度的、对象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弥漫性、整体性、渗透性、建构性的存在,包括了自然、经济、社会组织、政治、信仰等各个层面,是乡民整体性的一种精神存在方式。 作者的观点新颖,依据扎实,是一部优秀的社会学著作。 目录 前言……i 一宗教、文化与功利主义…… 二资本、教育与福利…… 三层累的金顶…… 四景区化圣山庙会的政治—经济学…… 五掺和、神圣与世俗…… 六圣山人神敬拜的礼与俗…… 七精神性存在的让渡…… 附录…… 后记…… 前言 1.写作缘起 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筹建有序进行。这一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也同步进入操作程序。国家的大战略给学界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时应景、审时度势,对于“一带一路”的相关宗教事项的研究也正式提上了议事议程,纷纷闪亮登场。 无论是对于海峡两岸的连接与认同而言,还是对于遍布南洋的华人社会而言,海神娘娘、妈祖—天后,都是凝结大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同样,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原本长期被忽视的乡野小庙,突然具有了重大的政治意义。年,南海诸岛上的天后庙、土地庙、大王庙、兄弟公庙或孤魂庙,已经被学界和政界用来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并以此向有觊觎之心的邻国进行国家领土主权的文化宣誓。01 新近,将“庙会”办到国外去,让其走出国门,也是政府主导的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的战略之一。年6月13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明确指出: 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打造好“我们的节日”等品牌,用好庙会、灯节、歌会、赛龙舟等民间文艺载体,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当代主流价值的认同。02 换言之,“庙会”被视为了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典型,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主流价值”的具体呈现。 毫无疑问,无论因缘如何,主流话语对这些乡野小庙、对庙会的充分肯定,令人振奋。这也是我在继《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之后,出版这本小书的动因。《灵验》一书主要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