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臣姜维历史上有很多争议,西晋的陈寿、孙盛分别在《三国志·姜维传》和《汉晋春秋》两本书中都认为姜维文不可安邦,武不能定国,不是位合格的大臣。而事实上,也只有姜维念念不忘秉承丞相遗志北伐中原。命运的玩笑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1]建兴六年(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建兴七年(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孤立的将军建兴十二年(年),命运给了姜维当头一棒,对他赏识有加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诸葛亮对姜维的不断提拔引起了蜀汉众将的妒忌之心,诸葛亮的猝死却让姜维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姜维每想继承丞相遗志北伐中原,都被从旁掣肘,每次统领兵马不超过万人。延熙十六年(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第二年,姜维被加督中外军事,率数万大军出陇西,魏将李简举城投降,姜维进围襄武(今甘肃陇西南),大破魏将徐质,乘胜夺取临兆等三县,迁民还。延熙十八年(年)姜维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魏军死伤数万。次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姜维本是魏国人,资历不高却又成为蜀汉军队系统中的最高负责人,这必然引起了其他将领的不满。后主刘禅为了平衡武将系统,又另封了一些其他名号的大将军,这更加剧了蜀汉军中将领互不服从,协调失灵的局面。就在姜维升为大将军的同年,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所率兵马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以身殉国景耀六年(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国破家亡的结局只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遮掩的评价或许才是对姜维这位孤臣的理性评价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tc/12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