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mǔ)连天向天横(23),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8)宿处今尚在,渌(25)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26)。

半壁(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1)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

(27)云青青(28)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开。

青冥(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6)。

霓为衣兮风为马(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9)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9)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1)安能摧眉折腰(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绍兴一带。明灭:时明时暗。

(4).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城南。

(7).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殷:这里作动词,震响。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

(16).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7).霓为衣兮: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兮鸾回车:猛虎弹瑟,鸾鸟挽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以: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时: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23).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24).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   

(25).渌:清   

(26).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27).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28).青青:黑沉沉的   

(29).东流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在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李白擅长七言、杂言的歌行,本篇是他歌行中的一篇杰构。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即举此篇为体现李白风格的代表作品。以后明清评论者在论列李白歌行时,也常提及此诗。李白的许多诗篇,往往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手法,笔势豪放纵逸,其歌行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本篇更是如此。现代学人对此已多有分析,这里只简单地谈两点。

  

一是本篇中间写梦游天姥山一段,写得具体详赡,形象鲜明。李白的许多诗篇,往往以纵放概括的笔调,着重倾吐豪情,不重视作具体的描绘。本篇中间一段则不然,描写较为详赡。先是写自己着屐登山,一路上所见所闻景象,见出境界开阔,继写山势幽深,猛兽深林,青云淡水,物象变化多姿。忽然石扇打开,仙境展现,显示出璀璨艳丽的仙人及其车驾下降的情景。这一段较为具体详赡的描写,形象鲜明,给人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的感觉。这种描写,只有《蜀道难》可与之相比。只是《蜀道难》着重写蜀道的高峻险阻与蜀地不可久留,气氛显得凄怆危苦;本篇着重写美丽的山中景色与仙境,其中虽有“熊咆龙吟殷岩泉”等二句惊险景象,大体上显得气氛舒坦愉悦。

  

二是句式长短错综,变化多端。这也以中间梦游天姥一段为突出。短句有四言的、五言的,长句有六言、七言、九言的,交互穿插,配合了景物的变换与情绪的起伏,打破了较平板的统一七言句式,显得富有变化,成功地表现了跌宕起伏的情景。这种长短句式变换的格局,也与《蜀道难》篇接近。值得注意的,是此篇中运用了“列缺霹雳”四个四言句,文辞短促而铿锵有力,以下即从描写山景转移到展示仙境,变换了境界;而《蜀道难》后面则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短促强劲的四言句,把描写对象从剑北引渡到剑阁和剑南区域,变换了境界。《梦游天姥吟》、《蜀道难》两篇都是李白歌行中的杰构,读来使人感到特别淋漓酣畅,跌宕多姿,它们在艺术描写方面的相似相通之处,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字源自网络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fc/9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