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剑门关地处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剑门关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名扬海内外。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铭》中写道:“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三国蜀汉重臣邓芝曾说: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重险者,谓外有褒斜、子午之险,内有剑阁之隘也。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赋》云:阻以剑阁。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唐刘凤云:梁山之险,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益州图经》云:小剑山截野横天,奔峰倒地,挟楚包汉,呀秦拥蜀。大剑虽号天险,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间,径路颇坦。小剑则凿石架梁,飞阁成道,耸峭不容飞越,李白所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虽然,刘禅、萧纪之徒,其如地利何哉?

西行历史

1秦汉时期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年),司马错灭蜀,即由此道。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隶校尉杨厥重修剑门蜀道。

1三国时期

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公元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1西晋时期

西晋元康八年(公元年),成汉政权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就食巴蜀,过剑阁,叹息曰:“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东晋升平三年(公元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引兵入剑阁,攻涪(今绵阳),进围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温遣东晋名将朱序等讨平之。东晋宁康元年(公元年),前秦皇帝苻坚使部将徐成攻克剑阁,进而夺取梁、益二州。

1南北朝时期

崔慧景

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年),南齐大将崔慧景于剑阁击败引氐族来犯梁州的李乌奴。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年),北魏名将邢峦遣统军王足入剑阁,围涪城。大同元年(年),剑阁复入于梁。大宝元年(公元年),氐族酋长杨法琛据利州(今广元)归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遣杨乾运讨伐于剑门关。承圣二年(公元年),萧纪叛乱,东侵荆州,西魏尉迟迥乘虚南下潼州(今绵阳),杨乾运等密以剑阁送款于魏,迥入剑阁,蜀遂瓦解。

1隋唐五代时期

by登陆艇

后周大象元年(公元年),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响应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杨坚,杨坚使隋朝名将梁睿讨之,自剑阁进逼成都。

唐元和元年(公元年),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夺剑门,入剑州,平定作乱的西川节度使刘辟。咸通末年(公元年),南诏犯成都,唐军出剑门,而敌退却。乾宁四年(公元年),西川节度使王建攻东川,陇右节度使李茂贞遣部将李继昭援救,留偏将守剑门关。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年),后唐灭前蜀,李绍琛(康延孝)在剑州拥兵自称西川节度使,魏王李继岌遣任圜追击之,任圜先遣别将下剑门关守之,遂进败绍琛于汉州。长兴元年(公元年),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谋据两川,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关,又于剑门关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大将石敬瑭受命讨伐董璋,偷袭剑门关。后周显德二年(公元年),遣军伐后蜀,取秦、阶诸州,蜀人聚兵粮于剑门关、白帝城。

1宋时期

雄关沧桑

宋乾德三年(年),王全斌伐后蜀,有降卒进言:“由昭化县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对岸有渡,路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缰店与官道合,由此进兵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康延泽曰:“蜀人并力守剑门,若令诸帅协力攻取,而命别将取来苏,达青缰,北击剑阁,与大兵夹攻,破之必矣。”王全斌从之,遂夺剑门关。

西行游览

1剑阁道

公元前4世纪,蜀人曾经剑山修筑通往南郑(今陕西汉中)的石牛道(又名金牛道)。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张仪、司马错经石牛道灭蜀。三国时,诸葛亮为运送辎重粮草,在此凿山架木,飞阁通衢,始成剑阁道。道长约15公里,北去汉中,南通成都。唐时于道中狭窄处置关,以两崖嵚峙,其形如门,称剑门关。剑门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川陕交通咽喉,古人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过此南下,少险可据,故其得失,直接关系成都安危,历来为兵家戍守要地。三国蜀炎兴元年(),魏将钟会伐蜀,蜀将姜维退屯剑阁,列营守险,魏兵虽众,终不能越。其后,东晋司马勋、前秦苻坚、梁魏邢峦、西魏尉迟迥、北周梁睿、唐严砺、后唐李继岌、宋王全斌等图川,均先夺取剑阁以威胁成都。现剑阁道已扩建为川陕公路的一段,剑门关已毁,附近有宝成铁路通过,蜀道险阻,已变通途。

剑阁道上有两条短线道路,一条是马鸣阁道,一条是景谷道。

1马鸣道

根据《昭化县志》记载:“马鸣道在治北五十里,白水之岸。”在今白龙江东岸,西越白水关,即今青川县永红乡五里垭,南至葭萌关,即今元坝区(县级区)昭化镇,长约60公里。现今青川境白龙江税家沱一带遗踪尚存。据记载:诸葛亮伐中原,军旅往来,皆由马鸣道经过。白龙江岸有栈阁,旧有碑刻《栈道铭》(唐欧阳詹),今已毁。

1景谷道

阴平古道by独雨

为剑阁道中的一段,北起阴平郡(今文县),顺白龙江东南行,至今四川青川县姚渡乡对河之余家湾,折南达汉白水县(今沙洲镇),全长公里,南经马鸣道至葭萌关(今昭化)入剑阁道。景谷道是战争时期开辟的一条道路,它可以与北段的故道、连云栈道、褒斜道中的任何一条路相衔接而通向中原。景谷道因隋代在白水设立景谷县而得名。剑阁道,属金牛道(石牛道)南段。其行程是从昭化(葭萌关)越牛头山,入剑门至剑阁县。此段乃石牛道上有名的险峻去处,约公里,沿途坡陡路险,十分难行。特别是未入剑门关前的15公里,原本无路,三国时,诸葛亮北伐在峭壁悬崖上修了15公里阁道,剑阁道也由此而得名。

by独雨

剑阁道到梓潼县的送险亭结束,以下的石牛道便无险要之处,故名送险亭。亭内有一对联这样写道:“步步知艰,夷可送,险亦可送;头头是道,路放平,心乃放平。”

1地形地貌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昭化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风云by哥只是个传说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1剑门关关楼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年重修的关楼位于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1孔明立关像

by登陆艇

过关往南,游道右边的这尊雕塑叫孔明立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剑门关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1刘备过关像

孔明立关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汉先主刘备。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祁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

1姜维神像

by青城宁静

在关楼西侧的在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高耸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态庄重,气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虎视眈眈,透着一股杀气。那尊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人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至今,剑门山上的猴子还经常到猴王脚下顶礼膜拜。

1平襄侯祠

bygazhp

在景区东南,有平襄侯祠,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

1红星广场

by蒋子刚与发明

红星广场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例之一。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广场上的铜像分别为剑门关战斗的总指挥徐向前和副总指挥王树声。

1剑门栈道

据说,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剑门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木。长长的栈道在青翠的山间盘旋延伸,就象一条白色的长龙翻滚游戏在峭壁悬崖之间。绵延婉转的盘山栈道,在险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妩媚的曲线。

1石笋峰

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又形如男性生殖器。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

1梁山寺

by孤云野鹤

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刹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经过历代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宝殿外,还有观音殿、藏经楼和僧房、斋堂、茶堂等。

剑门豆腐

孔明书籍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

孔明点灯

创新豆腐分为创形和创味两种。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盘中间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飘着一朵萝卜雕成的小荷花。

怀胎豆腐

怀胎豆腐是一道象形菜,盘中有十几个金黄色椭圆形的豆腐球。整盘怀胎豆腐像怀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鸡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馅,层次分明,各层味道迥异。

熊掌豆腐

剑门豆腐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总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荐:雪花豆腐、烂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

by香豆瓣儿_黄豆

剑门豆腐干是指用剑门豆腐为原料,经过压榨,卤制而成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采用真空包装的绿色休闲食品,有多种风味。散装风味更具特色、当天制作的更美味。

吴蜀联姻

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吃饭,随便走进一家,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个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END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们一起去旅行!

??如果喜欢,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吧,可以直接留言或者长按识别







































白癜风土方法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fc/8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