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新野,

东汉光武起家之处,季汉昭烈腾飞之地。

亦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光武皇后阴丽华,南北朝大诗人庾信的故里。如今这里遗址残存,只剩下半堵古墙,一棵汉桑,诉说着千载往事。

公元年,刘备三顾茅庐。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我(原文如此,别有深意)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先生高卧不起,他知道在这个漫长的午觉之后,便要开始做了一场与天赌命的大梦!也不知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还能有机会再这样慵懒的睡过。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言讫,飘然而去。

他说等有朝一日功成身退,便回来锄田煮茶闲度余生。可在他离开的时侯,已经决定要押上一世作赌注,无论结局是赢是输,都回不了头。

可叹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何时梦醒,何时重归故里?

后人详勘,总觉得童子说我我是多写了一个我字,随手就删掉了。其实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说这个童子有些结巴。

三国时代最有名的结巴邓艾也是新野人,公元年出生,也就是说,他童年4岁到11岁是在刘备的治下度过的。

邓艾自幼家贫,为了求学,便早早离家在同乡一位高士家中帮佣。至于这位高士到底是谁,他讳莫如深。

假设这个结巴的童子就是邓艾,那么开蜀的皇帝、治蜀的宰相和灭蜀的将军,三个人的行动轨迹就这么神奇的在新野得到了高度交集。

刘备怎么都想不到,面前这个说话结结巴巴的小屁孩,在五十多年后,会灭掉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所创立的国家。

他和诸葛亮离开新野时的一把大火,虽然是军事上的胜利,但也烧毁这个少年的故乡,点燃了他内心复仇的熊熊烈焰。

读书就是这么有趣,罗贯中用看似多出来的一个字告诉我们,滋养你的和毁灭你的,一同存着于你的身旁,胜利之光与仇恨之火,也许来自同样的地方。

历史上的诸葛亮基本上和军师这俩字没什么关系,他出山后最初担任的职位是军师中郎将,属于武职,是将军的一种,主要负责练兵和军事后勤保障工作。

同时代的郭嘉的职位军师祭酒才是真正的谋士,这两者的区别就好像康师傅方便面与康师傅冰红茶一样,虽然前缀相同,但一个是食品一个是饮料,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汉朝,丞相并不归属于文官体系。两汉崇武,如果不是武将出身,想做丞相那还得去军中转一圈镀下金,因为无军功者不得封侯。比如曹参、樊哙、周亚夫、窦婴、曹操、诸葛亮等等,都是武将直升的丞相。

正史中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他治国与治军水平,要比战场上的奇谋计策要强的多。

刘备起点低,前半辈子东奔西跑,魅力无限,总不缺兵花,关张赵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世之虎将,但他却总想着抱大腿,从别人身上汲取养分。这种思路,永远当不了带头大哥!

是诸葛亮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刘大爷,别老琢磨别人啦!天下还有两块地方可以拿下来,自己奋斗吧!

没有诸葛亮帮刘备捋清楚,长坂坡后他一准又跟着鲁肃去给孙权当小弟了。

先来看看诸葛亮入职这些年的履历吧:

公元年,新野县大队会计兼外交专员。

刘表家俩个儿子搞权力斗争,刘大爷一门心思烧冷灶,在长子刘琦身上下了大功夫,联络员就是跟刘家有亲戚关系的诸葛亮。

逐渐被边缘化的刘琦也经常来找诸葛亮吃饭喝酒,其实就是问计,但诸葛亮除了吃喝啥话也不说。

有一天,刘琦非要带着诸葛亮去高楼上喝酒,喝一半他打发人把梯子撤了说:现在咱们悬在半空中,亮亮你今天不帮我出出主意,说啥也别想跑了!

诸葛亮这才慢悠悠的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既然在你爹身边混不下去了,为啥不去地方上培养自己的势力呢?

刘琦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就以堵孙权的名义,到江夏太守的岗位上独当一面去了。

而这个位置,也恰恰在后来刘备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提供了最后的避风港。

公元年,刘表病死,曹老板大军杀到来摘桃子。生死存亡之时,28岁的诸葛亮主动要求去江东去搞外交。

在孙权的朝堂上诸葛亮一通忽悠,把已经溃不成军的刘备描绘成了一位坚实可靠的盟友,并且和鲁肃一起算了算此时的曹操外强中干的一笔烂账。

赤壁之战后,公元年,刘备混水摸鱼,趁乱平定了荆南四郡。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治所临烝(衡阳),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所有的后勤工作。

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准确的说,诸葛亮29岁就当上了刘备集团的总理,从此在这个岗上再也没下来过。

公元年,刘璋引狼入室,诸葛亮和关羽张飞一起镇守荆州。

公元年底,刘备和刘璋正式撕破了脸。诸葛亮和张飞、赵云逆江入川助战,此时的军事表现史无记载,只看到最终相当顺利的战绩。

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公元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金,锦千匹,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主要工作跟原来一样,还是搞后勤。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足兵足食,这四个字通常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实际上却相当的耐人寻味。

刘大爷这些年,可真没消停过。

先是从公元年开始为期两年的蜀中内战,到公元年好不容易拿下了成都吧,孙权又来要账,打算抢回荆州。

匆忙间,刘大爷带着五万人赶到了荆州,要跟大舅哥比划比划。结果曹操那边南下了,又把刘备和孙权给吓回去了。

虽然没打起来吧,但这五万人来回的差旅费肯定不是小数目。同年,张飞在巴州跟张郃正式开战,军费还得诸葛亮出。

小打小闹到了公元年年底,刘大爷又拉开了汉中争夺战的序幕,他派张飞马超夺武都,然后亲自着六万人在阳平关跟夏侯渊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对峙。

在古代中国,从四川往汉中运粮,绝对是消耗最高的主干道之一。不仅蜀道难,而且蜀道难的精华全在汉中到剑阁之间。

所谓千里运粮,二十取一。更何况打仗不仅仅是把吃的送到战场就可以了,攻城的器械、战士的兵器、冬夏的衣服、伤病的药品,任何一样的消耗都是极其惊人的。

就拿兵器来说吧,哪怕曹军站着让你砍,刀被骨头崩坏了,枪头卡骨头里那都是常事,一场仗打下来你的兵工厂甚至可能会比你粮食的需求量还大!

除此之外,战死者的抚恤、战士们的奖金、家属的待遇等等,哪一样不要花钱?

这还没完,耗了一年后,刘备又跳到了物流难度更上一层楼的定军山上,跟曹操又耗了小半年。

曹老板挟整个中国北方的力量,就是打算用高消耗的后勤战拖垮刘备。结果一年半后,三国奶王诸葛亮一点链子都没掉,曹操灰头土脸的自己回了。

至此,刘备全据蜀中汉中,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圆满完成,曹操到死都没能再跨过长江防线半步

此时已经是公元年中,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开打,半年后,关二爷落幕。

又一年半后,公元年七月,刘大爷兴兵伐吴,带着五万精锐直取荆州。

半年多打出三峡后,又是半年多的耗。

在夷陵蹲点耗时13个月后,陆逊一把大火,刘大爷的家底赔了个精光。

这就是诸葛亮自公元年开始,担任蜀汉集团总理以来这十四年所经历的所有过程。

总结一下吧,前四年,诸葛亮利用荆州的战争动员能力打开东线战场,三路入川帮刘大爷死磕拿下了四川。

后十年,诸葛亮用四川的战争动员能力,帮着刘大爷带着全部家当又是长江自驾游又是汉中观光游,而且还都是那种旷日持久没完没了的大游。

刘大爷所有的军费差旅费伙食费,全都是诸葛亮买单。

足兵足食,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你得有兵有食。

蜀汉毕竟只有一州之地,四川人民再能干,天府之国再富饶,也是禁不起刘大爷连年折腾的。

但是,人家就折腾了!

而且诸葛亮还就毫不含糊的全部报销了!

钱,从哪来的?

要知道古代的军费只有一个来源,税收。

可问题是就算诸葛亮收税薅羊毛把四川人民全薅成了葛优,人家四川人民居然没暴动,就搁那让你薅,还随薅随有,还薅的时隔一千八百年后仍然在纪念缅怀他!

这恐怕就不能再用常理推断了,任何时代的老百姓都不是受虐狂,之所以万民爱戴,必然是因为身受其利。

这就是足兵足食四个字的意义,这就是被史书严重忽略的,伟大的,诸葛亮治蜀!

最早的四川,根本不是什么天府之国,反而是个水灾十分严重的地方。

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岷江出青藏高原后离成都仅仅一百里,但海拔落差却接近三百米。

每当雨季来时,岷江涨落迅猛,水势湍急,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经常性的变成一片泽国。

秦并巴蜀后,天降圣人,蜀郡太守李冰开始主修了都江堰,利用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等堪称黑科技的奇思妙想将岷江水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河道引入了成都平原,这样既分洪、又灌田。成都平原的上万顷良田开始获利,天府之国的名声开始打响。

不过,都江堰的出现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

治水问题,永远是旷日持久的。

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水流开始相对变缓,大量的泥沙因此沉积淤塞了河道。

之前对于都江堰的维护,是一些前人约定俗称的总结。

比如六字诀:深淘滩(岁修),低作堰(分洪);

再比如八字真言:遇弯截角(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在主河道的中心一定要深挖保证航道正向流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但这些维护缺乏系统性的贯彻,多半看地方官员的心情,以及政府拨款的力度,所以四川平原的的农业生产时好时坏,极不稳定。

直到诸葛亮治蜀时,才将都江堰这些系统的保护、管理、岁修等几百年来的民间智慧以官方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付诸行动。

他的工作态度特别像今天的德国人,事无巨细,必须可量化,能落实,搞得连做饭都跟做实验一样。

用句德国名言:生活是具体的!

举个例子说,诸葛亮对于都江堰的维护详细到了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挖淤泥的深度是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

他设计的用于清淤标记的石标尺直到今天仍然在用,区别仅仅是换成了不锈钢的。

都江堰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是整个蜀中的命脉!

一旦都江堰出问题了,整个川西平原的收成就完了,还会出现大规模的水灾传染病。老百姓们的粮食馊了,饮水脏了,家园破败了,没有余粮明年能否熬过去就很难说。粮食少,灾情重,人口就会大规模减少,四川的整个军备动员能力就垮了。

这种垮,不是一两年就能恢复的。

一年灾,二年缓,三年才能站起来。

一场水灾下来,里里外外三年就没了,这还不算因大灾造成的人口基数减少。

从李冰之后的五百多年里,只有诸葛亮将都江堰的重视上升到了国家命脉的角度。

也因此,一千八百年来,因为丞相的这份具体和谨慎,无形中消弭了太多次可能出现的洪涝水灾,蜀中蒙荫至今。

除此之外,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比较著名的,有在成都西北的低洼处修建了九里堤防水,在当时粮食主产地的黄金分割点郫县设置了国家粮仓,用最小损耗的汇聚粮赋等等。

总体来说,诸葛亮的治蜀思路是依托成都平原,开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方便老百姓进行大生产并且坚决让老百姓过上不用担心天灾的生活。

诸葛亮走到哪就建设到哪,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主持整修了汉中的最大水利工程山河堰,灌褒城田余亩,灌南郑县田余亩,灌酒县余亩,共余亩。

据考古调查统计,汉中地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很多当年的堰渠经历代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不断增修了大批的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米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多达三百多个!

从商鞅开始,古代的君王们普遍认为,重农就得抑商,全都干买卖去了那地就荒了,老百姓一脑袋算盘珠子就不好控制,收税还费劲。所以大多数时候,政府对于手工业和工商业是严重抵触与抑制的。

诸葛亮作为跨时代的政治家,就提出了新看法:谁说干了手工业,发展了工商业,这农业就上不去了?

在他主政后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年就下达了官方红头文件《言锦教》,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他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重本不抑末政策,在蜀汉范围内全面推广蜀锦的生产。

官方资本、民间资本、个体工商户自此开始被全部鼓励进行奢侈品生产,诸葛亮还亲自在自家的周围种桑株进行榜样示范,号召蜀地百姓大量种桑养蚕为奢侈品提供原材料。

在他的鼓励提倡以及官方引导下,本就口碑驰名的蜀锦开始了国际化品牌进程。当年曹老板给员工发福利时,就曾派人大规模的从蜀地进口蜀锦。

蜀锦,就这样成为了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曹丕接班后,曾发表政策宣导文章《与群臣论蜀锦书》:你们这帮败家玩意啊,别再买蜀锦了!人家拿了钱,又反过来打咱们呢。

可根本没起什么作用,因为他自己就没少穿。

好东西,是能跨越国界的。

在当时,全中国并非只有蜀地产锦,魏和吴也都有生产。但唯有蜀锦,才是所有丝织品中最为精致、绚丽的珍品。

曹叡送给倭王的国礼中最重要的就是锦三匹,在西南丝绸之路和西北丝绸之路上,蜀锦也是最顶级的尖货!

这一切一切的品牌推广者,就是诸葛亮!

还有更厉害的依法治蜀,刘备刚入蜀时,是想实行类似于当年刘邦入咸阳的约法三章,营造出一种温情面对四川老百姓。

他问过诸葛亮:这是不是狠了点,当年高祖可不是这样干的,咱要不松松?

诸葛亮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高祖可以宽宏是因为秦太残暴了,和咱们不是一回事。老百姓要的是公平,所以咱们要树立法治思想,一视同仁,用法律说话,让老百姓们感受到咱们是有章法、靠得住的政府,不是上一届刘璋那样的草台班子。

诸葛亮与法正、刘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作为蜀汉的官方法律大典,然后开始严厉打击蜀中非常严重的阶级矛盾问题。

在他的治理下,生活是具体的!行政是具体的!法律更是具体的!

百姓和州官都只能点灯,谁也不许放火,过去的特权阶级被诸葛亮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举国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诸葛亮的法制化道路,也压制住了刘备集团内部非常严重的荆州、益州、东州三股势力的尖锐矛盾。

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扩充基建,倡导工商,依法治国,所以他的治蜀最终效果是:亮之治蜀,田畋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瞅瞅吧,多好的日子,多好的政府啊。

公元年四月,刘备病逝永安,诸葛亮受托孤之重,奉丧回到成都,托孤副手李严留镇永安。

五月,刘禅继位,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没多久又领了益州牧。

至此,诸葛亮彻彻底底的走上了历史前台,史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自年27岁隆中出山,到年43岁总揽蜀汉政权,诸葛亮由当年的那个高卧隆中的青年到独挑大梁的蜀汉一把手,用了十六年的时间。

诸葛一门三方为冠盖,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忠心功狗的意思,非贬义),天下荣之;

司马一门父子三雄杰,老子搏龙,长子斗虎,次子伏狗。

河内司马氏通过和琅琊诸葛氏的对阵,一步步的走向了家族的巅峰,也带来了华夏的噩梦。

凛冬将至,长城自毁,

中原大地上的第一次民族大浩劫,就要来了!

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fc/71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