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字正文,后附字攻略,阅读约需15分钟。图文皆为原创,建议先收藏,有时间再看。 暑假带7岁朋朋第一次回我的家乡四川,除了探亲,也想让他见见中国西部的世界,于是独自带他走了甘川两省不少地方,足足逛了一个月。 很多朋友看见 这两条道上,都有古城、雄关(剑门关、葭萌关、嘉峪关、玉门关、阳关)、古道(皇柏古道、峡谷栈道、阳关古道);还都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沿途可见大佛寺和佛像石窟),以及现代的博物馆与演出。除了人文,两条路上都不乏大自然的地理杰作,有着各具特色的地质地貌,如雅丹、丹霞、溶洞、河谷……分类比较之下,很是有趣!选了七大方面对比着写,就此一一道来吧。 1 古城 两条古道都曾经是古代邮驿体系的重要部分,古驿道及亭、铺、站、关、城一应俱全,最值得看的当然是古城、古关、古驿道。 或许是古蜀道一直属于汉文化的繁衍之地,不少古城格局保存完好;而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历经战乱和朝代变更,或为故城、或已现代化了。 01 阆中古城(蜀道) 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有多年的建城历史。在城边白塔山上俯瞰整个阆中的时候,不仅感慨同样是古城,这里比起平遥多了一分山水灵动,比起丽江多了一份人文厚重,很让我喜欢(尽管目前知名度相对还不够)。 古城三面环绕嘉陵江,对岸群山延绵,自古便是风水宝地(出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这里是四川的状元之乡,学风浓厚,城内有在原址修复后的贡院和文庙。 这里是古巴蜀的重镇,城内留有川北道署(古行政机构,曾设立巴西郡)。也是军事要地,张飞曾驻守此地,城内有汉恒侯祠(也叫张飞庙,张飞被害于阆中,身体埋在此处,首级葬在云阳)。 古城内的街道布局还是旧时模样,木质古塔、南城楼和牌坊也保存完好。但各家的老宅大院都改成了客栈,虽然有不少商店(满大街的张飞牛肉),也有比较浓厚的商业气息,但老城里主要居住的还是当地居民。 02 昭化古城(蜀道)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有多年的历史,是巴蜀之地设立的第一个县(建于公元前年)。刘备入蜀前曾在此驻军,拜祭,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后来被刘备改为汉寿县,历来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昭化古城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位于剑阁之北,三江交汇之处,金牛道穿城而过,历代皆是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经此地。 古城里有旧时的石板路,牌坊,城楼,文庙,县衙,费公祠……和其他十分商业化的古城相比,这里太有生活气息了:居民家小孩在街边的排水沟里踩水玩,当地住户在城楼下种了玉米,青椒,丝瓜,茄子…… 对于吃货而言,还有一道名菜与昭化有关——宫保鸡丁。丁宝桢家在此为官时,厨娘做的这道菜深受他喜爱,后来推广到了全国,因他被封为太子太保,所以称作宫保鸡丁。 03 敦煌古城(丝路) 相比古蜀道上保存完好、极具生活气息的古城,此行丝路上的古城几乎都变了模样。 重要的城池都已经建设成了现代化城市,只保留了武威、张掖、敦煌这样的古名称和一些历史建筑。 而丝路上的众多古城,如楼兰古城、尼雅古城(精绝国)、黑水城、锁阳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等大多成为遗址,早已不再有人居住。 我们走的这一段丝路中,最出名的是敦煌古城,却也几无踪迹。30年前为了拍电影,在敦煌市郊修建了“仿宋沙洲城”、即“敦煌影视城”,如今成为名为“敦煌古城”的旅游景点。但实际感受除了适合拍古装外景照之外,没什么可看。 2 古关 有道路,必然有关隘。两条古道都不乏雄关——剑门关、葭萌关、嘉峪关、玉门关、阳关……不少古关的名字都随着唐诗千古流传,让世人浮想连篇。01 剑门关(蜀道)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的《蜀道难》里描写的就是以险峻著称的剑门关,也是金牛道上的知名景点。 剑门山属于龙门山支脉,以天险之地成为川北屏障。剑门景区内峡谷、溪流、栈道、雄关浑然一体,值得一去。其中古关楼在偏山脚的位置,天梯峡栈道可以通往山脊,推荐大家登到山顶(有险峻的步道鸟道,有相对平坦但需要坐溜索的后山道,还有方便快捷的电瓶车和缆车),在山顶凌空探出的玻璃观景台上眺望大剑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02 葭萌关(蜀道) 葭萌关也是上面提到的昭化古城,城与关为一体,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征。 昭化古城西门上书“葭萌关”三个大字,城门外的坝子就曾是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处,后来被称为战胜坝。 葭萌关附近有牛头山,是姜维兵困牛头山的地方。 三国时期,在葭萌关作战过的还有一位女将军——鲍三娘(传说是关羽的三儿媳,墓地就在昭化),我猜测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借鉴了她不少故事。同样是女子,花蕊夫人(后蜀主的宠妃,成都满城的木芙蓉花都因她而栽种)国破之后,被押解去见宋太祖,路过葭萌关,留有半阕词,写不尽凄凄惨惨。 03 嘉峪关(丝路) 葭萌关是古蜀道上的关城,嘉峪关则是古丝路上的重要关城。它位于丝路上几乎是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古时城关两侧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地势险要,被称为河西咽喉。 现在的嘉峪关景区只出售元的通票(含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和天下第一墩三个景点,除关城外,其他两个景点交通不便,需要包车,很多游客没有前往,颇为可惜),规模最宏大的当数关城景区(景区内除了古关城还有博物馆、湖面等,占地面积很大,有电瓶车)。 走在关城宽阔的城墙上,登上一座座高大的关楼,不由得感叹其建筑雄伟,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景区内的商店在出售“关照”,古时候往来客商通关均需要凭证,这个凭证就叫“关照”,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多多关照”等说法。 04 阳关(丝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仅仅是一句诗,便让阳关这个名字老少皆知,千百年来承载了数不清的离情别绪。 阳关位于敦煌西南,西汉置关,曾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从东往西离开阳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昔日玄奘取经归来,也是从此入关,东去长安。 右图:汉代烽燧因为宋代以后,关遂废圮,所以现在的阳关只有遗址了。阳关景区如今修建了仿汉代的阳关博物馆,颇具规模,可以一看。 坐电瓶车往里,去往汉代烽燧遗址(不是关楼,关楼为后期复修),遗址本身景致并无太多看点,来此多为寻访历史的足迹,感受岁月变迁。 05 玉门关(丝路) 丝路上,另外一个在诗歌里流传了千年,让人梦萦魂牵的古关就是玉门关了。王之涣笔下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了李白口中,则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写不尽的,都是古关的悲壮苍凉。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时期,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也是丝路上的重要关隘。 如今遗址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景区内也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可以步行前往古关。关城为正方形,西北各开一门,黄土垒就的10米来高的城墙保存完好。 在古关旁,举目远眺,可见四周沼泽遍布,远处山脉蜿蜒,历史沧桑皆湮没无声。 3 古驿道 这两条道上的古驿道很多,选三个特色的说吧,感受一下蜀道的青翠与丝路的苍凉。01 皇柏古道(蜀道) 剑门关往南十公里外的翠云廊景区,是剑门蜀道上的特色景点。从这里出发,西南至梓潼,东北至昭化,东南接阆中,3条古道两侧尽是无数年代久远的柏树。 景区内可供游览的是最精华的一段古驿道,两旁皆是千年古柏,据说不少为张飞所植。 如今柏树多以三国人物命名,走在其中,尤有历史沧桑之感。 我们到此时正值雨后,路面净润,游人稀少,树木高大的林间薄雾弥漫,看朋朋小小的身影穿梭其中,更觉古意清幽。 02 明月峡栈道(蜀道) 明月峡位于广元北边的朝天区,是金牛道的川北咽喉之地。嘉陵江在此穿过,形成峡谷,因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和江水辉映时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月光,故此得名。 自秦代以来,就在此沿江修建栈道,作为通往蜀地的重要道路。这条古栈道一度繁华于三国至唐宋年间,后来渐渐没落。 走在昔日古栈道上,身旁岩壁上清晰可辨当年诸葛亮教人开凿的孔眼,因地势险要,栈道大多凌空架设,修建难度极大。 隔着嘉陵江,不时看见对岸宝成线上的火车在山洞间穿梭,加上驿道、国道、水道和纤夫道,这里活生生就是一座古今融合的交通博物馆。 03 阳关道(丝路) 阳关烽燧遗址旁便是阳关古道,遥想昔日,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叮当,西风残阳。 而今开发旅游,在这一片荒凉戈壁上修建了一段木栈道,供游客游览体验。俗话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来到这里,游人都愿意去走一走真正的“阳关大道”。 4 文化——佛寺佛像 丝绸古道打通了商贸之路,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佛教从此由敦煌渐渐传入中国,兴盛于唐代,尤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位女皇帝出生于蜀地广元(古利州),古蜀道上也时常可见佛教的踪迹。盘点了一下两条古道上的佛寺与佛像石窟,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01 阆中大佛寺(蜀道) 阆中古城外的白塔山腰上(也叫大像山),有一座大佛寺,主佛是弥勒座像,近10米高,开凿于唐代。 此地虽售门票,但古寺清净,游人稀少,有僧人在佛旁读经,让人不忍打扰。 02 张掖大佛寺(丝路)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比阆中大佛寺略晚一些,寺内塑有佛祖涅槃像,30多米长的巨大卧佛,很是壮观。 寺庙大殿的古建筑保存完好,本身也是文物。后院还有一所会馆,建筑也很有特色。 作为市区内的知名景点,旅游团一拨接一拨…… 03 广元皇泽寺大佛楼(蜀道) 皇泽寺是武则天的祀庙,寺内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 登上寺内的大佛楼,可以看见唐代雕刻的阿弥陀佛,身旁是弟子迦叶和阿难,外侧有观音和大势至菩萨。据考证这组佛像的供养人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或李贤。 顺便说一句,作为女皇故里,广元特地设立了女儿节,这里的女同胞们每年可以多享受一天假期,地位颇高! 04 莫高窟大佛阁(丝路)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最早修建的,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公元年),历经千年营造,至今留有洞窟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多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建议去之前看两部纪录片:10集《敦煌》和10集《河西走廊》,先做功课。 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是九层高的大佛阁,里面供奉着中国第三大坐佛像(第一乐山大佛,第二荣县大佛,都在四川),这座弥勒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据说也是按她的形象雕塑的(女皇自称弥勒转世),神态衣着颇有女性特征。 除了大佛,莫高窟的佛祖涅槃像也颇具规模,其他洞窟更是各有特色。不同年代开凿的洞窟,塑像和壁画都带有当时的典型风格,看不同时期的洞窟,可以看到古人的审美随着时间流淌而不停发展变化,难怪学美术的人到了这里都不想走。 例如飞天,不同时期的飞天形态各不相同,早期的飞天带有浓厚的男性色彩,古朴笨拙,越往后才越中性、越轻盈灵动。看过莫高窟后发现一个认识误区——自古以来洞窟里的佛像是绝对主角,飞天只是壁画上的小小配角!只是随着各种文艺作品的演绎传播,飞天的知名度远高于其他佛像,如今更是众望所归成了敦煌形象的代言人——不仅市内飞天造型随处可见,连敦煌旅游列车上的服务员都能表演一曲飞天舞。 莫高窟如今共开放60多个洞窟,每30位游客由一位工作人员带队游览,每队只选八个洞窟进入参观和讲解(应急票只能看4个洞窟,普通票通常会参观4个主要洞窟,其他4个洞窟由工作人员选择,各不相同)。 去的那天下午因为人少,在听完八个洞窟的讲解之后,又返回去蹭其他队的讲解,算下来看了近20个洞窟,精彩之处都窥见了,很是过瘾。 为保护文物,洞窟内禁止拍摄。景区内除了洞窟,还有艺术展(主要展现莫高窟不同主题的壁画)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复制了八个代表性的洞窟做展示,还有其他历史文物资料),都很不错,建议预留时间去参观。 05 千佛崖(蜀道) 广元的千佛崖位于嘉陵江畔,在45米高的峭壁上重重叠叠修建了13层龛窟,有大小造像0余个,是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像石窟群,被称为“古蜀道上的莫高窟”。千佛崖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近年后,不少造像已经风化。 山崖外修建了多重梯子,供游人登崖参观,洞窟基本都开放,很适合拍照。此地单个石窟规模较小,有一观音形态甚美。相对别的知名石窟,这里造像背景镂空的手法非常独特。 千佛崖下,是金牛古道,唐玄宗避难走过,杜甫去往成都走过,林徽因夫妇来考察也走过……我曾经坐在宝成线的火车上,无数次路过此处,但都是隔江而望。一直想有一天过去看看,此行终于得偿宿愿,感觉像是见到一位终于谋面的多年老友——站在千佛崖上,看着对面高架桥上的列车呼啸而过,便想起大学假期往返奔波的日子。 06 西千佛洞(丝路)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西南郊外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大多为北魏时开凿,规模不大,只开放了几个洞窟供游客参观。 游览时需要排队等专人带领,佛像及壁画与莫高窟风格很接近,同样禁止拍照。 07 天水麦积山石窟(丝路)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修建最晚的一个(开凿于后秦,至今约年),位于天水市东南郊外的麦积山(因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一个形状如麦垛的山峰而得名,石窟环山建造其上),名气没有其他三个石窟大,但自然风景最佳,很让我喜欢。 去的当天下雨,冷风飕飕。抬头蓦然看见麦积山,云雾飘渺,犹有神仙出没。 凌空修建的栈道楼梯湿滑,小心翼翼打着伞往上爬,快到顶的时候,雨终于停了,只见青翠的群山之上,云雾蒸腾,如仙气缭绕,陪伴了我们整个行程。 麦积山的洞窟只开放了部分,除了一些大型佛像,几乎90%的洞窟都用细密的铁丝网做了隔离。游览时需要贴近铁丝网观看,相机完全没用,手机还可以通过网眼拍几张照片。我们沿着上上下下的楼梯栈道缓缓前行,细细游玩了半天,觉得此处的佛像形态优美,更有人间气息。 5 文化——博物馆演出 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我喜欢带朋朋看当地的博物馆和特色演出。博物馆的文物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特色演出则可看出当代艺术对历史与文化的重新诠释和解读。在这两条古道上,甘肃省博物馆和《又见敦煌》剧目很值得推荐。01 昭化汉城博物馆 昭化古城里的龙门书院在年改作昭化汉城博物馆,里面展示崖墓文化、古玉、陶艺等内容,展馆展厅都很小巧,但是充满古意。 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出土的汉陶俑,基本个个都是笑容满面,想来四川人的乐观精神从古就有,延续至今。 02 甘肃省博物馆 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展品非常丰富,不容错过。 在丝路之路主题展厅里,有最知名的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和车马阵。沿途路过旅游城市的时候,朋朋常会看见一座马踏飞燕的塑像,并为之好奇;此行终于在这里见到了真正的马踏飞燕,造型做工都异常精美! 据考证,有观点认为“飞燕”其实是某种隼,代表匈奴,马代表大汉骑兵,象征对匈奴的征服。想了想,马踏飞燕作为镇守西部的汉代将军的随葬品,这种解释更为合理。 博物馆内值得一看还有彩陶展厅,其中代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有着神秘的线条美,很让人着迷。 另外还推荐佛像馆和黄河古象化石馆,都很有特色。 03 《阆苑飞歌》 从阆中古城的南城门出去,坐渡船过嘉陵江,对岸就是南津关古镇。古镇里有石阶沿江岸而上,两旁都是复修的古建筑,岸边水面上还有演出台。一到夜晚,这里就变成了《阆苑飞歌》大型实景的表演场所。 记得晚上带朋朋在古城江边戏水,听见对岸歌声缭绕,遥见水面人影绰绰,才知道古镇里有实景表演。时间不巧未能亲见,据说演出还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04 《又见敦煌》 敦煌的演出不少,比较知名的有舞剧《丝路花雨》、鸣沙山下的实景表演《敦煌盛典》、还有王潮歌导演的剧目《又见敦煌》。 我们选择了口碑甚佳、票价也最贵的《又见敦煌》: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有观众演员在一个空间里互动的(观众站着,行走去往不同的空间),也有观众被分割到不同的小房间看不同故事度展现的(非常好奇其他观众看见的故事),还有最后坐在传统的大厅里看舞台上千年变幻的……总体而言,是一场非常不错的演出! 我虽然自诩看过上百场舞台剧目,但依然被此剧的舞美、创意、大气和历史感所震撼——大赞,推荐! 6 自然的杰作——水的力量 说到旅游,人们常提及“人文地理”;如果前面的篇幅主要都在说人文的话,接下来我想谈谈古道上的自然地理。水是生命之源,所有文化的繁衍之地都通常在水边,那就先说水吧! 古道的繁华离不开江河的滋润,这两条古道都相伴着不同的水系。 嘉陵江连接了蜀道的阆中与广元,还在昭化附近接纳了白龙江与清江,最终汇入长江水系,奔向大海。 广元往北,是丝路的天水市,其辖区内有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流经市区的渭河属于黄河水系(西边的兰州也是黄河水系),最终东流入海。 往西,滋润了嘉峪关的讨赖河汇入黑河水系(河西内流水系第一大河),流经张掖,最后汇入内蒙额济纳的居延海。 再往西,滋润了敦煌的党河属于疏勒河水系(河西内流水系第二大河),曾汇入罗布泊,现在尾部在安西西湖一带。 在这些江河流水的自然切割作用下,两条古道上形成了诸多河谷、峡谷和溶洞,除了之前提到的明月峡,再选两个典型的来说说吧:01 雪溪洞(蜀道) 广元的雪溪洞是一座典型的由流水造就的溶洞,因陆游诗句“雪溪巴山来,衰翁葱岭留”而得名。 我和朋朋参观完明月峡之后,去往附近几公里外的雪溪洞。暑假午后炎热,但一进入洞中,顿时感觉像走进一个硕大的天然冰箱!溶洞规模不算太大,特色之处在于有地下河一路相伴,时而聚集为谭水,时而流淌如瀑布,水流之声不绝于耳,不失为避暑观光的好去处。 02 讨赖河谷(丝路) 嘉峪关天下第一墩景区里,墩台(又叫讨赖河墩)本身并无太大看点,但从地下的墩台博物馆走到观景台时,跃然映入眼帘的讨赖河谷却让我惊艳! 在这茫茫戈壁之上,大地硬生生被这河水切割出气势壮阔的一条河谷来! 相对河谷的巨大落差而言,第一墩(图左上凸起)就像一个小小的点缀。 去的那天遇到阵雨,伴随着猎猎风声,艰难地打着雨伞,带着朋朋晃晃悠悠走在壮阔河谷的索桥上,内心却是无比的激动与欢欣。 7 自然的杰作——地质公园 在这两条古道上,除了溶洞与峡谷,还有很多天然形成的特色地貌,其中两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很值得一去:01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丝路) 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奇峰怪石,蔚为壮观。 我们到的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在这里的几个观景台眺望上,深深体会了什么是“远看山有色”,真是瑰丽的自然杰作! 02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丝路)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里,最出名的就是雅丹景区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了。 如果说溶洞是水的杰作,那么雅丹就是风的杰作。这次在敦煌诺大的雅丹景区,窗外景色随着观光车的行驶千变万化,看足了千年风蚀下造型各异的土墩。 日落时分,站在“西海舰队”前,晚霞漫天,野风拂面,被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深深震撼! 相比近年来备受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