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养根茎雾养花,道传此草出仙家……几回回梦中见杜兰,今日到剑门方识此物叫石斛!” 5月28日,一首《剑门石斛之歌》在四川省剑阁县汉阳镇绿荫遮蔽的山间响彻山谷,这里石斛康旅产业园里的38万盆剑门石斛花开了,采花女工的歌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采花工刘路的“花缘”情结 园子里,采花员工刘路是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他是剑阁县城北镇民主村六组人,他说:“我特别感谢这份工作!”刘路的妻子聂少芳也在园子里,他们有一个女儿,已长大成人,一家人很幸福。他笑了,就像石斛花一样,是那样的幸福,那样宁静。 3年前的刘路却高兴不起来,他和妻子在杭州打工,当时刘路在一个数控车床上班,实行三班倒,工作时间不规律。他的妻子聂少芳,在一个茶叶厂烘干车间上班,当时为了多挣一些钱,妻子住厂里。他们相隔只有几公里路程,由于两人经常加班,2个多月才见一次面,平时缺乏交流,一见面就要吵架。 通过辛勤劳动,两人一个月可挣1万元左右,刘路说那个时候钱是挣到了,但两人的感情很差,已经在离婚的边缘。 现年41岁的刘路,是村里出名的孝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右手臂落下残疾,他与残疾父亲相依为命长大成人。他没有兄弟姐妹,在外打工挣钱的日子,父亲只能独自在家生活,做简单的稀饭面条。随着父亲年龄增长,刘路心里就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老家的父亲。 回到老家种地收入很微薄,是回去还是继续在外务工?在人生“十字路口”纠结的刘路,除了身体的疲惫,对远在家乡的父亲的牵挂,让他心更累。 年8月的一天,刘路突然接到老家村长打来的“我们村子里新建了铁皮石斛产业园,基地老板待人特别好,你们回来干吧,也好照顾你家老爷子!” 在家门口上班幸福指数高 这通电话说到刘路的心坎上了,他心动了,找到妻子聂少芳商量,妻子坚决不同意,“咱们那村子怎么可以和自己打工的杭州这边比,到时候万一做了事拿不到工钱怎么办?” 两个人都态度坚决,一个要回老家,一个要留在杭州。一次两次三次……商量无果,最后,刘路放出狠话,“这次我一定要回家,你不回家咱们就离婚!” 在女儿的劝解下聂少芳终究是心软了,想着先回去试试看吧,不好再出来。 回来后,刘路和妻子到了剑门石斛基地上班,成为长期固定劳务工,每个月3天假期,5号准时发工资。刘路负责大棚管理,聂少芳因为有茶厂的烘干技术,便负责石斛花的烘干。 他们的家和石斛基地不到1里路,夫妻俩一起上下班,感情也日益变好,刘路说:“在家门口上班,幸福指数很高!在老家不仅可以照顾父亲,还可以挣钱,心情比在外面轻松了很多,并且一年下来比在外面存的钱还多一些!” 刘路夫妻俩利用闲暇时间还种了4亩地,刘路说:“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呼吸着家乡的好空气,每天当然都是好心情。” 山中广种富民根 说到石斛康旅产业园挽救了他俩的夫妻关系时,刘路晶莹的泪珠子从眼眶滚落而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让在场的人特别好奇。 剑阁剑门石斛康旅产业园项目是剑阁县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以城北镇、开封镇等为核心种植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剑阁全县各乡镇,将以培育苗、示范种植、加工培育、科普研发为基础,以养生文化为载体,发展乡村养生科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药养生文化旅游园区”。预计到年实现种植规模亩、年产值5亿元以上。 石斛康旅产业园负责人吴建说:“我是一个好‘色’的人。”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他才卖关子地说:“我之所以到剑阁创业是因为喜欢剑阁的颜色,一方面是喜欢剑阁的‘红色’革命文化,一方面是喜欢剑阁的‘绿色’森林环境。剑阁的政府部门是一个高效务实的部门,能为外来企业真正提供优质服务,我可以说是慕名而来的。” 据了解,石斛康旅产业园的公司落户剑阁之初,正在筹备开工仪式时,吴建得知该县凉山乡松林村一贫困户急需手术费,吴建立即把开工仪式从简办理,省出来的6万元立即捐给了病人,公司先后累计向该户捐赠10余万元。 在平时工作中,该公司还向江石乡、友爱村70岁以上老人赠送棉被。民主村村民刘朝建得了重病,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准备现金及物资看望慰问。今年六一儿童节将近,公司将向当地学校捐赠床棉被。 “怀带深情入剑门,山中广种富民根。林兰香处千家喜,歌舞村前接后村。”正如歌中所言,吴建和他的公司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欢迎和好评。企业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在项目工地务工,目前已经安置40余人,实行日结工资,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超过2万元。 据介绍,该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吨约亩原料的能力,并形成实体店、网店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互为补充的销售网络体系,解决就业人,达到日接待游客人次的能力。 来源:人民网 作者:嘉凰合 赞赏 长按白癜风检查到中科白殿疯看什么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