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曾评说自己的学生,“有些成绩低劣的,真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问及三国史事,却很少荒谬绝伦的”。我想,这观点即便放到现下、无论老少也同样如此适用罢,可真有几人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让我们用十分钟,快速通览三国史。 壹·东汉末年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政治黑暗,贪污横行。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多次镇压羌族起义,造成兵役连年、死亡流离的悲惨局面。 恒帝、灵帝时期,国家财政枯竭,恒帝公开卖官,灵帝更是变本加厉,大肆搜刮。统治者的剥削和压榨,加上连年水旱蝗灾,造成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群雄割据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派弟子分赴各州传道。饥寒交迫的民众也以信奉太平道作为精神寄托。张角传道十余年,有信徒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于中平元年(18年)二月发动起义,各地起义军均头戴黄巾。此后,灵帝调集军队,讨伐黄巾军。同时各地豪强也纷纷招兵买马,对抗黄巾军。黄巾军在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剿杀下蒙受重大损失,张角病亡,张梁、张宝相继阵亡,黄巾起义在九个月后被镇压。 中平六年(年),灵帝崩,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与袁绍合谋诛杀宦官,私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何进被宦官张让等人所杀,袁绍带兵入宫,诛杀大小宦官两千余人。随后董卓率军入洛阳,废黜少帝,立刘协为献帝,独揽朝政。初平元年(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讨伐董卓,董卓挟献帝逃亡长安,胁迫数万居民同行,洛阳城被洗劫一空。 初平三年(年)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刺死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驱走吕布,随后大肆报复,万余吏民死于兵祸。后李傕、郭汜反目火并,献帝于建安元年(年)东逃至洛阳,曹操趁机迎献帝迁都许。 在董卓之乱与李傕、郭汜之乱期间,各割据势力开始相互攻击。几年之后,全国逐渐形成若干强大的以袁绍、曹操、公孙瓒、吕布、袁术、刘焉、孙策、马腾、公孙度、刘表、张鲁等人为首的割据势力。北方割据形势尤为严重,经年混战,民不聊生。建安初年,曹操破袁术、擒吕布、平张绣、暂时稳定关中,成为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势力。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年),袁绍遣大将颜良攻击白马,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声东击西,引兵向延津进发,袁绍中计,派兵增援,曹操亲率轻骑直趋白马,斩颜良,袁军溃败。袁绍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令士兵弃辎重于路上,吸引袁军抢夺,曹军乘势反击,诛大将文丑。曹操主动撤至官渡,固守阵地,等待时机。两军在官渡相持数月,曹操出奇兵直捣乌巢,烧毁粮草、辎重,张郃率部投降,其他部队纷纷溃逃,袁绍仅率八百余骑渡过黄河,逃回冀州。此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主力。随后曹操依次占领冀州、幽州、并州并最终于建安十二年(年)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亡,继立的刘琮乞降,刘备奔江陵,被大败于当阳长坂,与刘琦退守夏口。曹军进抵江陵,试图招降孙权。刘备派诸葛亮游说孙权,最终促成合力抗曹。曹军长途跋涉,远道疲惫,加之水土不服,军中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孙权派大将周瑜统领水军,与曹军相持于赤壁。周瑜乘江面刮起东南风之际,纵火焚烧曹军水师,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曹军溃败。此役曹军遭受大挫,促使南北相持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汉中与荆州的争夺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北方,经过休整,于建安十六年(年)平定关中、陇右及河西四郡,统一北方。建安十九年(21年)刘备夺取益州。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备入蜀后,孙刘重新划分荆州归属,刘备占南郡、零陵、武陵,而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 建安二十年(21年),曹操进军汉中,张鲁降。建安二十二年(年),刘备进兵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年),夏侯渊败殁,曹操失汉中。 同年(21年),关羽取襄阳,围樊城,水淹救兵,俘获于禁及曹军三万人,是为襄樊之战。此时,孙权派吕蒙智取南郡、江陵,于关羽回撤时擒关羽,夺取荆州,孙刘联合破裂。 贰·三国鼎立曹丕、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建安二十五年(年),曹操薨逝,世子曹丕袭位。不久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都洛阳,史称曹魏。翌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接受曹丕封号,称吴王。 七月,刘备为重夺荆州,发动对东吴的进攻。次年,刘备率军推进至夷陵,从巫峡至夷陵连营七百余里。孙权封陆逊为大都督,帅军迎战。陆逊坚守不出,而蜀军将士由于天气燥热而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蜀军全线溃败。刘备逃回永安,于夷陵之战结束的第二年病逝,托孤诸葛亮。蜀相遣使与孙权结盟,共御曹魏。 公元年,孙权于武昌称帝,不久迁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孙吴。 诸葛亮南征与北伐蜀建兴三年(22年),诸葛亮出兵南中,先平定雍闿之乱,再率军渡过泸水,降服孟获。诸葛亮对南中采取怀柔政策,不置官,不留兵,任用当地首领为地方官吏,由此南中安定。 魏黄初七年(年)五月,魏文帝崩。 魏太和二年(蜀建兴六年、吴黄武七年、公元年)正月,诸葛亮开始率兵北伐,出祁山,欲取长安,因街亭失守,被迫退兵。同年五月,魏三路攻吴,吴王使鄱阳太守诈降曹休,八月,曹休大败于石亭。十一月,蜀乘机出兵散关,攻陈仓,久攻不克,粮尽而还。 蜀建兴七年(年)春,蜀遣陈式攻魏武都、阴平,诸葛亮亲率大军击败援兵。 魏太和四年(年),曹真、司马懿分道伐蜀,受困于连月大雨,只得撤兵。 蜀建兴九年(年),蜀军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峙于上邽卤城,蜀军粮尽退兵。 建兴十二年(吴嘉禾三年、公元23年),诸葛亮率蜀军至郿县,司马懿率军堵击,坚守不出,诸葛亮陨殁五丈原,蜀军退兵。 叁·三国中晚期曹魏 魏景初二年(年),司马懿讨斩公孙渊。魏景初三年(年),魏明帝崩,司马懿受曹睿遗诏,与曹爽一起辅佐曹芳。魏正始十年(2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至高平陵祭祖之机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司马氏独揽朝廷大权。熹平三年(21年)四月,司马懿杀王凌,六月,司马懿病逝,司马师揽政;正元二年(2年),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殁于军中,司马昭掌权;甘露二年至三年(27年~28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是为寿春三叛。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基本消灭殆尽。 东吴 吴赤乌四年(22年)起,储君之位悬空,东吴大臣分派、党附于两位皇子,而孙权态度反复,终立幼子为太子,导致八年间朝堂混乱,多位重臣被诛连,史称二宫之争。吴神凤元年(22年),孙权离世,孙亮继位,诸葛恪辅政。 次年(23年),诸葛恪专权,被孙峻刺杀。此后直至永安元年(28年),孙峻、孙綝相继专权,孙休设计杀孙綝,二人宗籍被除。 吴元兴元年(26年),吴末帝孙皓继位。 蜀汉灭亡 蜀汉晚期,政治日趋腐败。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连年举兵北伐,却得不到支持,屡败于魏军。 曹魏景元四年(年),魏军分三路攻蜀。姜维由陇上退守剑阁,利用地形与曹魏主将钟会对峙。邓艾轻军出阴平险道,连克江油、绵竹,进军成都。成都兵少,难以抵抗。十一月,刘禅开城降魏,蜀汉灭亡。 三国归晋 魏咸熙二年(2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晋咸宁五年(年),晋军兵分五路大举攻吴,蜀中水师由王濬率领,顺流而下。次年三月,王濬水师到达建业,孙皓投降。至此,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个专家治疗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