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83860.html

世人皆知李白是流芳千古的大诗人,却少有人知他也是一位剑客。李白15岁习剑,25岁“仗剑去国”,好友崔宗之曾有诗言“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正是对李白高超剑术的描写。

《全唐诗》中李白的近千首诗中,除去“剑阁”等地名,出现“剑”的频率有次之多:

“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在李白的心里住着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在下面这首诗中,李白借历史上朱亥、侯嬴等燕赵侠士潇洒豪迈的行为,表达了自己想要靖边卫国后功成身退的终极人生理想。

初读这首诗,哪怕不解其意,也可感知李白飘逸豪迈、酣畅淋漓的诗风,金庸曾评价这首诗说,哪怕是千年之后读来,其中的“英锐之气”,也“兀自虎虎有威”。

诗歌的前四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古燕赵侠客的形象:腰间宝刀色如霜雪光辉,身下白马快若天边流星。短短二十个字,但一个身骑白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豪爽淡泊的游侠儿的气势与风貌,立刻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

在李白的笔下,侠客本领了得,驰骋之间,剑影刀光,十步之内便可取人性命;飞身千里,所向披靡,不留痕迹隐遁行踪。事成功毕,轻拂衣袖,飘然远逝,不求财宝,不求功名。

李白认为真正的侠客是本领高强且重义气轻名利的,铲奸除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苍生大义。

如果说前八句中描写的是诗人理想中的侠客形象,那么中间十六句则是历史中所事实存在的侠客,讲述了战国时期的两位侠客朱亥和侯嬴帮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即便是过了千年,侯赢和朱亥二位侠士的壮举,依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本诗的最后四句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二位侠士的倾慕,说做人就要像他们一样,纵然死了也侠骨留香,做一世英豪,谁愿意像儒生扬雄一样,读书读到头发发白也不能拯危济难呢?

李白渴望的是遇到一个像信陵君一样的明主,但被举荐入宫后,唐玄宗只让他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篇,以他的性格,是要成就一番政治抱负,写诗作词并非其所愿。

李太白这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辅佐明君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后归隐江湖的梦想,他笔下的快意侠风、豪气江湖,也只能成为求不得的美梦。

*作者:静冬

*编辑:白玉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fc/133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