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村级班子的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要求,有无集体经济是确立和退出贫困村的硬性指标。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壮大,成为脱贫攻坚中农村党组织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四川剑阁县秀钟乡贫困村柏堰村在接受帮扶的同时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破零发展。

秀钟乡位于剑阁县西南端,地处高山,山高坡陡,沟壑交错,境内平均海拔米,幅员面积公顷,辖9个村户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贫困发生率16.14%,3个贫困村户人,属传统农业乡镇,粮食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高芥酸油菜基地乡镇;烤烟、畜牧业是群众增收支柱产业,全乡烤烟每年种植面积约亩,产量约担,产值约万元;畜牧业以生猪养殖和小家禽养殖为主,生猪养殖采取代养模式适度规模发展。柏堰村辖4个村民小组,户人,现有贫困户37户人,贫困发生率19.27%。属典型的川北农业村,没有主导产业,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在家人口人,青壮年仅26人,其余基本为60岁以上老人和15岁以下留守儿童。年前,该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宣传引导,破除认识误区,阳光澄清家底。年柏堰村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摸底工作小组并组织人员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排查登记造册公示,共排查出非经营性资产.8万元、资源型资产1万元、经营性资产.4万元,包括当家塘堰9口,村集体土地2亩。在清产核资过程中,群众全程参与、评估,集体资产公示登记,打消了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顾虑,使集体经济管理公开化、阳光化,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群众基础。深入宣传发动,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式方法,在平衡村集体、群众、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积极为进驻企业提供良好发展条件。例如:在年土地流转过程中,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奋战10多天全面完成预期任务,流转土地亩,为后期经营管理扫清了障碍。三是试点示范引导。年利用现有剑门土鸡品牌,采用“合作社+贫困农户”“贫困户产权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成立柏林山水畜禽养殖专合社在柏堰村一组集中建鸡舍㎡养殖剑门土鸡只,已实现、年每户贫困户每年分红元。通过保底分红,增强了群众打破现有经营方式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土地托管,破除体制瓶颈。针对贫困村劳动力流失,土地利用率地、撂荒严重的现实问题,村上成立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托管给公司,承包权不变,公司按每年每亩元计算土地流转费用,每年提前支付每亩元流转金,另元农户入股园区分红。公司与春雨制药签订订单建立中药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桔梗栽植亩。预计年产值可实现万元,利润41万元,农民园区务工收入28.7万元,土地入股分红13万元,亩均分红预计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分红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可实现20余万元。产业园的建立,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获得了租金,更可以在产业园务工,增加了农民、村集体经济收入。

多篮放蛋,破除市场风险。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只能“补”不能“泻”,为降低市场风险,杜绝“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柏堰村在对村集体资产登记造册公示的基础上,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利用好经营性资产,盘活闲置集体土地,采用“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方式“多篮放蛋”降风险。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的模式”发展核桃、中药材园区;以“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诚丰生猪养殖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贫困农户以产业周转金或生猪猪苗入股,实行年终分红。此举一方面盘活了闲置集体资产,利用了合作社成熟运营模式和技术优势,确保村集体和农户受益。该场总投资万元,建设圈舍0平米,与巨星集团签订代养合同,已投放仔猪头,今年可实现产值万元,利润12万元,贫困户户均年终可分红元,集体经济可实现1万元。

种养循环,破除生态风险。柏堰村在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长短结合,种养循环”,在土地流转时就有效考虑了消纳猪场粪污问题;猪场建设时,采取了粪尿分离,干粪发酵、沼液处理工艺,修建了沼液自流灌溉管网。目前完成核心养殖场投产,种植桔梗、核桃亩,形成了“猪-沼-果药”循环发展模式,种养循环有力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问题,形成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安全生产、销售产业链,摸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养殖为源头,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这不仅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更推动了农业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

契约管理,破除诚信风险。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管与农户还是与公司、合作社的利益联结上,始终体现契约精神,全都合同约定。为解决公司与农户的非对等性问题,保障农户权益,所有合同均由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合作社相对于普通农户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能够与公司签订权责清晰合理的合同,这使得合作社和公司违约成本增大,诚信风险大大降低。农户与合作社除有合作社管理制度约定外,涉及资金的均需签订合同,并经乡政府鉴证、存档,确保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制度监管,破除资金风险。各合作社和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均有详尽的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农户和集体入股股本、股金的核算界定、年终分红发放全过程公开透明,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所有资金使用均需定期公开公示。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履职,加大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入合作社和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监事会,任职监事长或监事员,能够全过程监督合作社和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的全方位发挥。切实加强村财乡代理。乡财政所统一为各村设立村集体资金专户,村级各项收入,一律缴入专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村集体资金,严禁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收入不入账,严禁以支出票据抵收入缴款。乡纪委全程参与监督管理,出现问题绝不姑息,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人力资源匮乏。主要表现为“两多两少”:年老体弱者多,青壮年少;无技术、无思路者多,懂技术、善经营者少。劳动力资源不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柏堰村人有人在外务工,占总人口的53%;在家人,青壮年26人,基本为留守老人、儿童,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经常还需从附近村组雇用。干部队伍老化。由于村组干部误工补助不高,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推选出的村组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柏堰村7名村组干部中,55岁以上5人,50岁以下仅1人,只有2人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双带”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经营意识和创新能力,上级党委不得不下派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村组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存在等、靠、要思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不想发展”,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吃力不讨好,发展不好群众还有怨言;“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不会发展”,有些村干部文化层次低,缺乏管理经验,创新意识不足,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方式方法。管理人才缺乏。发展集体经济,关键在找好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柏堰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几近难产,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留有隐患。产业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周期长,链条短。特别是核桃产业,5年才能见效,中药材也是一年才能见效,周期较长;生猪养殖周期虽然较短,但因本县无精深加工企业,最多只是初级加工,产业链条短,导致所发展产业附加值不高,存在市场风险。同时,贫困村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不足。二轮土地承包后,村集体可用的土地、水面资源也比较少,收入来源趋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级集体收入主要集中在土地、塘堰对外租赁的租金收益,而那些资源匮乏的村收入则更为有限,财政转移支付成了村级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截止到年7月,柏堰村有塘堰9口,但大多年久失修,淤泥沉积,目前均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没有有效利用起来,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实力比较薄弱。监管手段较软。村集体经济易于突破,难在后续管理壮大。市、县均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使用做了原则性地规范,确保集体资产安全,但到村级组织多流于形式,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运用不够,群众监督途径单一,集体经济管理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村财镇(乡)代理重结果轻过程,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缺乏保障。

创新理念吸聚人才,着力带头人素质提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脱贫攻坚需要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发展集体经济、跑市场,村干部收入不高又导致干劲不足,可通过集体经济提取一定比例管理费用用于村干部的报酬,助推村干部“职业化”,增强岗位吸引力,吸纳年轻人返乡任村干部、领办集体经济实体。严格任职承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让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特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的同志进入村集体班子,并严格任职承诺,特别注重集体经济发展指标实绩,让混日子的“太平官”无处可混。强化干部提能适岗位。乡镇党委要创造条件,加大村干部培训和参观学习,借他山之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立足资源抓产业,着力集体经济可持续。拓宽发展渠道。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本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对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林地、荒地、塘堰等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新发展方式。要敢于突破,做好“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对闲置废弃的塘堰,可采用以租抵修、以租抵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资产利用率。对于有生产条件的土地、林地、荒地,村集体敢于先进行土地整理调整,招引业主发展产业。注重产业特色。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格局,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四是突出链条延伸。立足资源招引农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规避集体经济发展市场风险,通过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园区建成引进企业的原材料基地。从而将产业链条连接起来,增加产业附加值。五是优化服务能力。相关部门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良好氛围,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贫困村,各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更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必要时候向上争取支持,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规范程序抓监管,着力集体资产不流失。严格集体经济监管。要引进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管理,专账管理集体经济,村监委适时同步监督,乡农业服务中心严格村财乡代理,纪委部门重点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ezx.com/jgxfc/102.html

------分隔线----------------------------